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5年第2期
编号:11313212
抵抗全球性自然灾害,全人类都需要“世界良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5年第2期
     2004年圣诞节后的第二天,1964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当地时间26日晨7点,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这起地震引起了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22.5多万人死亡。

    地震和海啸绝对不是圣诞老人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因为在大地的这次摇动和海啸背后的死亡和苦难,迵异于人们对于美好新年的期待和祈祷。不过这次肆虐东南亚多国的提醒我们,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不断增加,但是处于“现代化”的人类在灾难面前也显得更加脆弱,在抵抗全球性自然灾害的时候,全人类都需要“世界良心”。

    从制度层面上来说,“世界良心”呼唤全球应对大规模自然灾难的国际合作体制。这种国际合作体制在战略上应当包括从监测、通报、救援到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国家间合作。这种国际合作体制的建立,首先能够从全球范围内支持那些在完成这项要求方面能力有限的受灾国,其次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和调动全球人道主义援助资源来完成救援工作,第三还能够保障全球最大范围内所有公众在面对大规模自然灾难,尤其是跨国性的自然灾难时刻的安全。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出发,人类固然应当对我们生活的这个自然充满敬畏,但是同时仍将勇敢面对一切未知的恐惧。这是“世界良心”的真正动力和基础。为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走来,世界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难的洗礼,才创造了今天的文明,并最终赢得了这个世界的生存与发展权,才让我们认识到生命至高无上。今天,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人类与自然搏斗中所赢得的最神圣权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捍卫这种权利。这个时候,责任和义务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然而,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面对全球性或者地区性自然灾难的时候,因为救灾能力储备不足,资源缺乏,管理能力低下等原因,仍然充满了变数和危局。因此联合国大人曾经通过的“自然灾害领域人道主义援助从救济向发展过渡的国际合作”决议,表示“必须开展国际合作,支持受灾国应付自然灾害各阶段的工作,包括防灾、备灾、减灾和复原及重建方面的努力,并必须加强受灾国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此次印尼大地震以及伴随发生的东南亚地区海啸之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进入待命状态,中国的两名联合国灾害评估队员也已经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这无疑是中国对于全球危机的一份“世界良心”。

    我们对死于地震和海啸的人类同胞表示哀悼,他们平静和幸福的生活因为大自然的一次抖动,而不再拥有继续的可能;在一片悲情中我们也看到了投身拯救同胞的壮丽,或许因为一个生命的继续,需要有更多的生命去无畏地面对自然,去尝试万分之一的挽救可能。这就是“世界良心”。从全球范围内说,灾难的不可预测性和后果的不可防范性,使得人类需要更重视制度和伦理的“世界良心”;而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不应当只在灾难发生后,才落下无助的眼泪。要知道现代化文明中的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也在毫无敬畏地摧残我们生存的环境,尽管这或许与本次地震无关,却与人类的未来相关。, http://www.100md.com(晨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