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11410
现代城市的灾害特点与规律(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6年第9期
     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倡导“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大量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表明,把握新形势下的城市灾害特点及规律是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前提。早在1997年12月的《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笔者曾对城市灾害源作了十四大类的归纳,在2005年3月出版的全新版本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中又对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予以适合现代发展的归纳。

    现代城市安全的灾害特点不仅要研究传统的安全减灾问题,也要涉及非传统的安全的问题,过去综合减灾意义上的城市自然灾害与城市人为灾害的分类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现代城市不仅要关注“9.11”事件后的恐怖事件,印度洋的世纪大海啸,还要考虑类似在全球分布开来的禽流感灾变。伦敦帝国大学的尼尔·佛格森教授认为,2005年迄今的全世界禽流感,甚至比1918年“一战”时可怕的浩劫——“西班牙流感”还厉害,因为1918年的流感,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夺去了5千万人的生命。面对近年来不止的火灾与爆炸、流域性的水污染、矿难及其事故扩大化、地震与地质灾害、群体性事件,使我们将原本就正视城市安全的目光加倍的调整并强化。2006年2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纲要(2006~2020)))不仅强调城市防灾区划规划及事故灾害监测,还从多方面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科技发展重点予以描述。笔者也在200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大盘点”的报告中对2005年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做出解读,应该承认并肯定。
, 百拇医药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的脆弱及应对城市新灾害源的复杂性。

    中国城市灾害与事故的特点不仅具有历史上灾变的综合性,更迭加上诸如生物化学灾交、城市传统工业与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交织的新灾害,对城市的威胁不仅在于其失控后果的严重性,还在于事故潜在的长时间的杀伤力。

    中国城市的高速化发展,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使得安全减灾问题集合成倍增加。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因传统的事故致灾分析机理就可以解决的,它不仅要有最大灾害状态的风险分析,还必须评估并辨识现有城市及项目的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城市的事故与灾害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不仅灾害种类形态有多样性、集中性,灾害的发展还有复杂性、连锁性及危险的放大性。2005年国际社会应盘点的大灾当属“卡特里娜”飓风所招致的“连环型”灾难及损失;2005年中国城市影响深刻的灾事当属“吉林——哈尔滨”危机事件扩大化所导致的事故与环保那分不开的跨流域、跨城市甚至跨国界的应急大救援。
, 百拇医药
    中国城市事故灾害虽有自身城市化的特点,但它也要纳入2006年国务院颁布公共事件应急条例中四大类危机事件之中,它要求城市管理者及城市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要从城市自然灾害、城市人为事故、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城市社会恐怖事件四个层面去把握城市安全的态势。

    鉴于现代城市灾害与事故的跨地域性、更快的扩散性及难感知性,本文试从几类具体灾种出发去认知城市灾害的特点及规律。总体上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快速提升,有不少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有上千万人口要迁移到城市,城市一方面要承受固有的灾害源的侵袭,同时要在发展上承受安全容量难以允许的事故灾害攀升的事实,因此按不同灾害等级、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予以灾害区划研究十分必要。它不仅可指导有序的、安全的城市化发展,同时也为城市事故灾害的充分备灾能力建设提供地域上的空间准备。请看:

    城市水灾水害作为突出的城市灾害,同样是某一城市化区划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的表现。仅基于历史诸灾数据研究发现,在1949~2000年中,洪灾在中国各大城市内普遍存在且呈上升势头,尤其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几个都市群较为明显,北方的大中城市的洪灾次数也在波动中上升。总的区划是:长江流域仍然是洪水高发区,依次为珠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海河流域及辽河流域,黄河及淮河洪灾也不可忽视。值得注意,城市是巨灾的承载体,不少大城市都在城市暴雨来临时表现出异样的脆弱性,这是城市化盲目发展、城市安全规划未真正到位的体现。它警示城市防洪要在流域及城市本身两方面关注洪灾风险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城市地质灾害现代城市地质灾害具有自然、社会及资源属性,目前尤应加强的是地质灾害的社会属性,其目的旨在使人类活动扼制地质灾害的产生,从而实现地质作用向灾害作用的转化。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研究报告,给出了近十年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域分布特征及造成人员伤亡之危险性分区。其中高危险区有:云南、贵州、四川大部、广西大部、广东北部、湖南中西部、湖北西部、陕西大部、山西西部、甘肃南部及青海部分地区,面积在200多万km。以上,死亡人数占全国死亡人数的95%。全国受多种地质灾害侵扰的城市近60座,县级市以下的城镇近500个,某些城镇如四川松潘、南坪;云南兰坪、元阳;新疆库车等县因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不得不搬迁重建。应该说,从总体上讲我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上还需再调研,还需强化保障。北京也是发生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具有灾害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等特点,并存在大量隐患。以泥石流为例,有9个区县的60多个乡镇有泥石流;从时间分布上看塌陷灾害逐年增多,矿山地震有增加的可能,对区县城乡建设,尤其是新城及新农村建设提出安全选址的挑战,塌陷主要发生在夏季。
, 百拇医药
    城市沉降严重中科院2004年科学发展报告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我国地面沉降已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积区域扩展,由浅部向深部发展。地面沉降这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大中城市安全发展的制约因素。如近四十年来地面沉降已给长三角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亿元。中国几大直辖市都在下沉:天津的塘沽地区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呈现了海水倒灌的态势;上海地面平均以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降,有专家预警,再下沉2米,上海会陷于汪洋之中;北京有五个地区(东郊八里庄——大郊弯、昌平沙河——八仙庄、大兴榆垡——礼贤、东北郊来广营、顺义平各庄等地)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表以每年20~30毫米的速度下沉。再如西安地医,截止到2003年统计,因地面沉降等超常破坏毁坏楼房170余栋,74条道路遭毁,累计切断生命线系统事故60余次,著名的唐代大雁塔向NE方向倾斜1004mm,钟楼已下沉1000mm之多。虽然地面沉降为缓变性灾害,但其发展是不可逆的,对城市发展的安全威胁是: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地面水准点失效,地面高程资料失效;影响城内外河道输水,使城市暴雨内涝大幅增加。
, 百拇医药
    城市气象灾害影响我们多数城市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大雾、高温高湿、雪灾、沙尘暴、雷击等。每年全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值的70%,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受灾害影响人口在4亿以上。城市气象灾害加重的原因: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界产生巨大的负作用,如城市内的自然植被遭砍伐,城市于是成为地球上稠密的生态破坏网点,从而使城市本身失去维护环境的功能;城市建筑与道路的不透水地面,阻断了雨水渗入土层的通道,正是这种对自然界的本质破坏,使灾害伴随城市的成长而增加;城市化加快,但城市规划及合理的安全布局未跟上,从而增加了城市对灾害的敏感性,城市防御气象之灾能力下降。同时,也要警惕,不少灾害事故因气象灾害的发生而加剧或扩大化。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金 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