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10415
“国际减灾日”主题启示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6年第11期
     启示三:校园安全是中国减灾推出新行动的关键

    尽快在公众中播撒安全防灾文化的种子。联合国和秘书长安南曾指出“减灾工作重点在灾前预防,灾前预防比灾后救援更人道,也更经济”。中国作为世界重灾大国,灾害损失大,受灾面广,迄今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3年震惊全国的SARS事件,都使国人迄今不可能从灾难阴影中走出来,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悲剧,再次拉近了中国、世界公众与事故灾害的距离。因此联合社会各界,开展深入的安全减灾文化教育十分迫切。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防灾减灾日”如,2006年7月28日,已是唐山大震30周年,要在回忆灾害往事中,唤起国民的忧患意识及防护意识。请看如下灾例:

    2005年8月25日晚8时许,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校发生重大踩踏事故,到26日已造成8人死亡, 45人受伤。事故原因很简单:晚自习后,小学生们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听有人高喊“鬼来了”,学生们就在漆黑一团的楼道内狂跑,当前面的一个个小学生摔倒后,便发出踩踏及惨叫声及慌乱的拥挤所致,现场一片混乱。据此分析,此事故肯定不是教学楼走道及楼梯狭窄所致,而主要来自恐吓声。对此,教育部2005年10月26日发出紧急通报,要求对管理不善造成学生不安全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从这次一再重要的悲剧,我也记起一位专家讲过的一个真实“故事”,它虽然也造成了拥挤和踩踏,但最后赢得了宝贵的平安。
, http://www.100md.com
    2004年春季,某城镇二层楼的中心小学放学,数以百计的家长眼巴巴地望着一班班孩子从二楼的教室中走出,但好久也不见孩子们通过楼梯下来,正当大家产生疑问时,却听到一片片孩子们的哭叫声,家长们这才明白,这些孩子们是在下楼时发生了事故,于是他们冲进了校园,他们本能地都想从倒在一起的孩子堆中先救出自己的孩子,但人太多太多了,无法分清。面对此混乱局面,有一位家长稳定地喊道:“不要乱!先抱出上面的孩子!”于是在有序的指挥下,这些倒在一起的百余个孩子都得到了救助,仅有二名小学生受了伤。这则例子,告诉我们许多启示,即面对校园及日益频发的人员聚集区的踩踏事故,有序疏散及遏制恐慌极为必要。

    此外,美国2001年“9·11”事发时,世贸中心内有几万人在办公,如果恐慌,如果无序,其死亡绝不可能仅仅是3000人。现在总结美国“9·11”疏散的成功经验,很简单即大家都遵守着靠右边走的指令,有序及其纪律是保住“9·11”灾难绝大多数幸存者的关键。可见,在人员拥挤及混乱的场合中健康的心理防护是实现科学应急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在“二战”中,美英军队中25%的军人因为紧张而不能有效使用武器,从而使战斗力大为降低。在今日不断“花样翻新”的事故及灾难中,许多人由于惊吓及恐惧,造成长久的精神伤害,成为灾时逃生的最大障碍。30年前唐山大地震,约有90%的获救人员,开始表现出一段时间的痴呆、痛苦、焦虑及慌乱,只有当他转入镇定后,才想起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可见,心理防护及其安全演练是在公共场所及校园开展安全自护文化教育的关键。
, 百拇医药
    对此我更想到,无论是校园还是社区有效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是:(1)要保证一定数量时间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要推出权威的安全自护教材;(2)要开展必要的安全自护演练。对于校园及社区,无论发生何种灾害及突发事件,人员救生与自护互救是共同的,为此有关部门要给出适合于校园、社区、公共场所等的安全计划或称预案,这个预案不同于一般预案的地方是它不是针对单一灾种设计的,而主要针对灾害后所形成的恐惧心理及逃生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有准备不惊慌,在灾难中有办法生存,有能力创造生存的可能;(3)要使人人在突发事件面前不起哄、不害怕、养成一种有安全应对能力的素质。我以为当我们的学生都学会并养成防灾应急准备的习惯,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及成年人面对不测,能成为幸运者,和谐社会的安康的目标才会达到。这里同样不该忘记1年前发生过的校园惨剧。

    2005年6月2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在山洪中蒙难,截止2005年6月20日,死亡人数已上升到117人,极其令人痛心的是死者包括105名学生。而如此悲剧竟发生在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之中,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和联想,我们究竟是怎么抓的安全。虽然表面上从媒体中传来的企业事故灾难不那么频发了,但由自然加人为的灾难却接踵而来,而且它们愈来愈集中在中小学校园这些公共场所中,所以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中心的城乡“安全生活”建设十分迫切。校园安全虽一说再说,但悲剧仍在上演。
, 百拇医药
    2006年6月29日安徽泗县长沟镇朱彭小学校在遭龙卷风后倒塌,当即2名学生死亡,47人受伤。虽然灾害的罪魁祸首是龙卷风,但倒塌的教室可不是危房,已是盖了20年的,它不该如此短寿。2005年那一倒塌房屋刚经过鉴定,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危房”。仔细观察会发现,砌墙所用的粘合材料多为石灰和泥,它难以保证房屋的质量。更值得提及的是,这地处淮北平原的学校,一般选址在野外的开阔地带,但处于风口,很容易受到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尽管有关领导一再信誓旦旦地说“学校是我们这个地方最好、最漂亮的房子”,但就是不真正落实为学校盖教学楼的款项。所有这些,能仅仅将责任归咎天灾吗?愿安徽泗县孩子们的血不会白流!对此令人联想到的地方有许多。

    其一,事实上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以安全文化自护意识与能力》教育的呼吁己建议了许多年,迄今国家已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确定为“中小学生安全日”,这无疑是极为必要的。我坦言地询问:迄今为什么教育部或大城市教委不组织出版真正由各方防灾减灭专家与教师共同编制的教材?我国在大量引进外版教科书中为什么忽视引进欧美、日本等国的大、中、小学不同的安全教材或指南呢?据我所知,日本在20年前就出版过针对中小学校园内安全的教材,并按照每一年级不断变化其中的内容,这难道不是深深地启示我们吗?
, 百拇医药
    其二,我们该如何建构中国的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呢?本人在过去编著过《安全危急自护指南——献给中小学生及家长》(龙门书局1996年10月)、《保护生命——中小学生平安自护小百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8月)等多部中小学生安全读物,2005年3月又在国内率先推出高校城市灾害学教材《城市灾害概论》等。但我的实践体会是:要深入且有效地开展安全文化教育要解决系统化教育问题,因为灾难教育不同于一般科普,它必须体现出必要的技术含量:同时安全文化教育要在各层面展开不同群体的教育方式及深度也不相同。为此,还要解决好教材、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等问题。具体讲,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文化自护教育应至少在三个层次展开,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要成为一种国家行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

    第一,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必要的灾害危机管理课程的学习,使“政府减灾行政”的应急预案与常效建设得以真正贯彻;第二,在全国城乡社区中有代表性地开展适合国情的“安全社区”建设试点,有必要由国家制订《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纲要》,形成一个有力度的全民安全文化宣教高潮;第三,在全国城乡大中小学(含托幼)普遍开展校园安全建设,不仅抓好校舍、实验室环境的硬件安全,还要抓好学生安全自扩素质的教育,应按大、中、小学不同受众面编制正式的安全减灾教育课本(不能仅仅是课外读物):另一方面鉴于国家、城市安全减灾专门管理、科技人员的紧缺的现状,应有目的的扶植专门化的体现综合减灾思想的新兴专业如城市灾害学、城市灾害管理学、城市灾害救援学、城市灾害经济与统计学等。

    总之,我建议: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要尽可能开设相关栏目,为社会减灾奉献一份爱心,不断推出有深度的安全文化的品牌栏目及节目(频道)等。如在全国城乡大中小学(含托幼)普遍开展校园安全建设,不仅抓好校舍、实验室环境的硬件安全,还要抓好学生安全自护素质的教育及实践演练,应按大、中、小学不同受众面编制正式的安全减灾教育课本(不能仅仅是课外读物)展开。

    [ 上 页 ], 百拇医药(金 磊)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