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28151
别让“甾药”成“灾药”(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家庭医药》 2011年第11期
     它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全世界每天约3000万人使用,每年处方量达5亿。关于它的报道很多,其中负面内容也不少: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对乙酰氨基酚频频登上“警示栏”;尼美舒利得到“夺命退烧药”的恶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认为,它可能引发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生产者在说明书中提出警示!

    这就是非甾体抗炎药,一类效果相当不俗的退烧止痛药,或许也是您并不太了解的非处方药。对其看法,分为两派:支持者看好其止痛退烧能力,反对者恐惧其夺命杀招。那么,它是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还是被套上紧箍咒呢?

    消炎药,大家想必听过。但消炎药具体包括哪些药物,您可能未必清楚。一般而言,它包括甾(音:灾)体抗炎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注:所谓甾体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即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激素。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发现,醋酸可的松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激素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但正如其读音一样,激素风险也很大,如剂量太大或使用不当,稍不慎就可能成“灾”。

    于是风险相对小些的非甾体抗炎药(因其不含甾体结构而得名)顺势而生,它对多种疼痛有奇效,加之其中不少为非处方药,用量逐年增加。如今在很多药店都可看到,非甾体类抗炎药似乎也可以称为“老百姓大药方”。

    “非甾药”家谱

    第一个被命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是1952年问世的保泰松,它曾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长达20多年;1963年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