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血 > 归脾汤
编号:13265392
归脾汤加减治疗荨麻疹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家庭医药》 2018年第12期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会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有的可数年,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前的中医教科书将该病归纳为4种证型,近年来辨证分型标准改为风湿热蕴肤证、风湿热蕴肤兼肺卫不固证、风湿热蕴肤兼卫阳虚弱证、血虚风恋证、血虚风恋兼肺卫不固证、血虚风恋兼卫阳虚弱证、气阴两虚证、营卫不和证8种证候。

    出处:归脾汤最早见于《正体类要》一书。其认为,荨麻疹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疗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此方临床上用于治疗荨麻者不多见,如果辩证是由气血两虚而引起的则可适用此方。

    药物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方解:方中以人参补气生血,养心益脾;黄芪、白术、茯苓(有的使用茯神)益气补脾;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当归养血活血;龙眼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酸棗仁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是养心安神要药;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加用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此方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加减:此方治疗荨麻疹时,可根据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加减。加蒺藜平肝疏肝、祛风;白鲜皮疏风止痒;何首乌补益精血;胡麻仁润燥养血;天花粉润燥生津,达到气、血、风、燥同治的目的。

    在治疗荨麻疹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时起时落的风团,此风团多为外风,或为风寒、或为风热、或为风湿,不论何种证型荨麻疹均可加祛风、疏风解毒之品。实践证明,归脾汤加减治疗证属心脾气血两虚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吴金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为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血 > 归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