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 孙思邈
编号:12142897
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一养生贵乎知退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1期
     唐代名医孙思邈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关注老年人的退居养生。在《千金翼方·卷十四》里,对老人的退居即退休生活和居住环境等作了专门的论述,发表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下面选择其中一二段予以分析评介。

    养卫得理,免夭横之酷

    论曰:人生一世,甚于过隙,役役随物,相视俱尽,不亦哀乎!就中养卫得理,必免夭横之酷。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

    古人常用“白驹过隙”来形容光阴飞逝,时间过得很快。孙思邈认为,人的一辈子比白驹过隙还要快。平时萦怀各种事务,总是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很快就会走到尽头。细想起来,也不免有几分哀愁。但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其中有的人善于保养护卫,就必定能够避免遭受夭折早死等横祸。倘若一个人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只知得利而不知道也有丧失,各种嗜欲使身体遭受煎熬,加上名利、权势、地位从外部予以诱惑而使人牵挂不已,由于过度耗费阴津而发生内热损体之病,其危害之大哪里可以说得完呢?
, 百拇医药
    在上段论述中,尤其值得牢记的是这样几句话:“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对于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来说,这段话更是金玉良言。有些靠近60岁的人,特别是一些有官职或掌握经济大权的人,总是时时迷恋着权势地位,内心极其不愿退休,甚至对退休抱有恐惧情绪,无以名之,姑且称之为“恐退症”。为什么会犯“恐退症”呢?因为一旦失去官职、权势和地位,自己说话就不灵了,下面的人不再顺从,也没有人来送礼了;再说,没有支配钱财的权利,要想随意花钱也不可能。于是,有些人便抓住尚未退休的时机,拼命施展自己的权势,这叫“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捞白不捞,不要白不要”,大肆搜括钱财,大搞贪污腐化。因此身陷囹圄,被判重刑甚至是死罪,这就叫“59岁现象”。这样的事例现在并不少见,正说明其害“胡可胜言”!这些人应该从孙思邈的论述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人野相近,岗阜形胜,最为上地

    关于老年人退休后的居住环境,《千金翼方·卷十四》中又作了如下的描述:
, 百拇医药
    山林深远,固是佳境,独往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亩平坦处,便可构居。若有人功,可至二十亩,更不得广。广则营为关心,或似产业,尤为烦也。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

    孙思邈在此指出,深山老林虽是良好的居处环境,但离城镇太远,一个人前往都有不少困难和阻碍,很不方便,好几个人住一起又嫌喧闹嘈杂。老年人的住所最好选择山林与城镇互相毗邻,僻静而没有多少人来打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高旷爽朗,土质优良肥沃,泉水清澈甘美,空气清新,在这样的地方寻觅十亩左右的平地建造房屋居住,那是最理想的。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扩大到二十亩,不能再扩大了。因过于宽广则经营照管起来非常操心,近于广置田地产业而使人产生烦恼。如能得到山岗土丘左右互相映带的形胜之地,就要算是上等地理环境了。地势良好,可使居住者感到安定愉悦,并非有别的什么奢望。

    孙思邈主张老年人选择城乡毗邻的山林平地建造住宅,自然有利于摄生颐养,这对后人很有启发。现今有的老年人主动要求搬离繁华的都市,迁移到郊区风景宜人之地购房或租房居住养老,甚至有些高官退休以后也选择离城镇不太远的山村安度晚年,这些做法无疑都是很可取的。不过在此应当指出,孙思邈当年提出选择十亩乃至二十亩山林平地建造住房,这在唐代那种人少地多的情况下,自然不成问题;而今人多地少,那是绝对行不通的。故选择养老环境亦不可脱离今天的现实条件。, http://www.100md.com(周贻谋)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 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