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47
编号:13674129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麻醉苏醒期病情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今日健康》 20147
     【摘 要】 颈动脉内膜狭窄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内膜增厚是造成颈动脉内膜狭窄的最初根源。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是预防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为了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目前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给予预防性治疗。该手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硬化斑块,达到清除血管内"垃圾",疏通血管,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2014 年1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颈动脉内膜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20 例,术后患者恢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3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男18 例,女2 例;年龄48~75岁;右侧狭窄12例,左侧狭窄7例,双侧狭窄1 例,狭窄程度均在70% 以上;脑梗死2 例,无脑梗但多次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 例;其中伴有头晕头痛4 例,伴有肢体麻木2 例,伴有记忆障碍4 例;均排除其他心源性及血压异常所致TIA 发作。

    1.2 手术方式和效果

    20例患者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均常规放置引流管,清除动脉硬化斑块后,应用动脉补片血管成行,术后患者带管返回 麻醉复苏室,待病人清醒后拔管, 1 例患者切口持续渗血,入手术室二次手术止血,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保持足够的组织氧合对于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是防止脑组织缺氧加重脑水肿和维持循环稳定。对术后麻醉未醒前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气管插管通畅,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引起血管扭曲、牵拉及吻合口出血。意识清醒后彻底清理呼吸道后拔管,避免吸入性肺炎发生,并改面罩吸氧,及时湿化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意识清醒患者均采取半坐卧位,头部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拔管后可采取头部抬高20°~30°卧位,既有利于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又可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头下垫软枕防止过度牵拉,利于切口引流及减轻颈部肌肉张力,提高患者舒适性。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病人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率、心律。手术创面处局部沙袋压迫,避免头部活动,使其处于中立位,并给予头置冰帽,翻身时动作轻柔。

    2.2 术后意识水平的监测

    术后意识障碍可表现为苏醒延迟、意识水平下降,或出现躁动、瞻妄等。术后患者苏醒延迟可能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斑块脱落形成缺血性脑卒中、术中缺血时间较长或脑出血有关。而苏醒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可能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组织缺血缺氧、疼痛、恐惧等有关。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发生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查找原因,对于躁动谵妄患者,应积极与其交流询问原因、稳定情绪,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控制。

    2.3 血压异常升高的护理

    由于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因常多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也可引起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高,可致患者血压升高,尤其病人在清醒早期和麻醉苏醒过程中,血压异常升高是术后48 h 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血压监测是重点。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病人剧烈咳嗽,以防止血压过高致切口处血管破裂,局部血肿形成压迫气管,从而造成切口严重出血甚至影响呼吸功能。护理人员随时做好观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吸痰操作动作应轻柔,避免过多的刺激,造成病人血压升高。麻醉苏醒前后,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术后每5-1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平稳后15-30分钟一次,必要时持续动脉动态测压,用微量泵输入硝酸甘油降压,根据病人的血压波动情况调整微量泵流速,严控制血压稳定在患者术前血压水平(一般血压保持在110-130/60-80mmHg)非常重要。如病人苏醒过程中出现烦躁,可给予镇静药物,防止因躁动引起血压升高。

    2.4 切口部位观察及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患者术前及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所以局部易渗血或形成血肿。因此术后2h内每30min观察一次伤口,查看伤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旧。麻醉清醒后给予患者抬高床头30°卧位。对于引流管要保持其通畅,将引流管放置于低于切口处的位置,定时挤压,保持其内负压,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观察局部敷料包扎是否完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l kg沙袋或盐袋压迫伤口,并给予冷敷。对于有渗血者,要给予及时更换,如渗血较多要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处理。若皮瓣下引流管引流量>50 mL/h,或切口内出现张力性血肿,紧急送手术室给予止血处理。当患者主诉吞咽困难,伤口局部有疼痛且局部肿胀等时应警惕血肿的发生。而当血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或者压迫颈内动脉或颅内神经。

    2.5 脑缺血及脑卒中观察与护理

    脑卒中多发生在术中到术后3h内,患者表现为语言障碍、对侧肢体神经功能障碍。当栓子堵塞大血管导致颅内大面积脑栓塞,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等脑疝的危险。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特别是手术对侧肢体有无偏瘫、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同时观察同侧视力、视野,判断有无视力障碍。术后患者清醒后鼓励患者每2h主动运动1次,及时了解患者有无肢体活动、感觉或视觉障碍,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2.6 疼痛观察

    应密切观察引起疼痛的原因。伤口血肿的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术后可能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正确判断头痛的部位是否位于狭窄同侧或眶部.坐起是否可缓解,严格区分颈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头痛。术中由于颈动脉阻断开通后,高度狭窄得到纠正,正常或增高的灌注压使血流充分灌注到以前达不到的大脑半球,但由于自动调节功能麻痹,不能有充分的血管收缩以保护毛细血管床,易导致同侧的大脑半球血流明显增加,引起脑灌注综合征。患者表现剧烈头痛,表情痛苦-严重者意识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降颅内压药物。

    3 小结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解除颈动脉狭窄,恢复大脑正常血达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目的。手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灶,而手术后苏醒期不仅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而且可明显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对于巩固手术成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确并掌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发症及精细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百拇医药(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