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850479
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随访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今日健康》 2016年第3期
     【摘 要】 目的:分析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高龄粗隆间骨折、实施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获得完整随访期满6年时间的患者共30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完成随访的3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影像学评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值得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远期随访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并且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症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加之骨质疏松症的普遍存在,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难度及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程度。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往往以手术为主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运用上医学界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不同程度制约。鉴于此,本次研究针对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展开随访,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一科2004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60例中,术后随访时间达6年的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炎、腰椎退行性变等疾病影响肢体功能者,符合研究条件的3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患病时年龄75岁~81岁,平均年龄(77.50±1.05)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2例、跌倒伤28例;临床表现:局部肿胀25例、剧烈疼痛22例、运动功能障碍30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者;(2)年龄≥75岁以上者;(3)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炎、腰椎退行性变等疾病影响肢体功能者者;(2)因病故、各种原因失随访致随访期限未达6年者。

    1.2 方法

    在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于患者出院后保持密切联系,在确定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经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开展术后随访工作满6年者,整理并统计各项观察指标数值。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为生活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影像学评估指标,其中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附加关注、生活质量总分,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予以测定;髋关节Harris评分采取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测定;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屈/伸力线、内翻/外翻[1]。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6年随访,3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2 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影像学评估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3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影像学评估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3 讨论

    目前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界的一致共识[2]。而人工关节置换术(prosthetic replacement of joint)是一种利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依据人体关节形态、功能所制备而成的关节假体,经由外科植入患者体内以替代病变缓解,实现治疗目的的一种手术方式在,在骨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但是对于不稳定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是否可以实施人工置换术予以治疗却存在的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采取该术式进行治疗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患肢缩短情形,并且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较为理想,大幅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为其术后早起开展功能锻炼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4]。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非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范畴,实施此种术式并非最佳选择[5]。由于分歧较大且缺乏大样本、远期随访效果的临床研究支持,使得该术式是否能够应用在该病症治疗工作中以及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商榷。

    本次研究中有3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随访达到6年,同时收集其各项观察指标并进行比对后发现,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总分(88.77±6.43)分,显著高于手术前的(75.59±6.23)分,由此可见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为其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指标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在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上则出现了骨量丢失情形,提示临床应注重患者术后用药及饮食干预,以提高骨密度值。因此,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以及现有学术观点,本次研究最终认定,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而开展相应的治疗,同时其术后能够取得理想的远期治疗效果,可以作为目前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并且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该术式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将会日益凸显。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值得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10(11):1243-1244.

    [2]甄平,李旭升,田琦,等.股骨大粗隆重建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11(01):25-29.

    [3]黄晓,尹东,莫冰峰,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21(10):906-909.

    [4]刘继军,张伟,阿尔宾,等.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10(06):48-51.

    [5]吕波,王跃,朱建辛,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疗效随访[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10(03):286-289.

    作者简介:王浩杰;(1971-11-02-)出生;性别:男;籍贯:广东广宁;单位、科室: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一科;职称:骨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