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92252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今日健康》2016年第6期
     【摘 要】 目的:对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基于就诊时间不同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3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比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均治疗4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探究组临床总效率为93.4%,对比组为80.1%,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探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症,是因冠动脉狭窄造成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基于心前区疼痛的一个病症。依照发作频率分成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后者是介乎在稳定型心绞痛和心梗间一个病变状态,在发作时更易引发心梗,严重的猝死[1]。所以,必须找到一个稳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中,均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血管病学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部放射性疼痛、静息型心绞痛等,并伴有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及妊娠期患者,均知情同意。按照入院诊治时间不同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53例。其中,探究组:男31例,女22例;41~73岁,平均(54.4±2.3)岁;病程1周~3年;心绞痛类型:初发劳累型34例,恶化型11例,梗死后型8例。对比组:男29例,女24例;43~75岁,平均(55.7±2.1)岁;病程2周~3年;心绞痛类型:初发劳累型31例,恶化型15例,梗死后型7例。在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当即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实际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给用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钙拮抗剂及吸氧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比组应用阿司匹林(修正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22022800)治疗,150mg/次,1次/d;探究组对比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75mg/次,1次/d。两组均連续用药4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构合理调整药量。

    1.3 观察指标

    掌握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并密切注意用药中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

    依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标准进行评价,具体分为:(1)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且ST段下移回升0.1mV以上,或恢复到参考范围;(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80%,发作周期显著延长,ST段下移回升0.05~0.1mV;(3)无效,心绞痛症状未得到显著改善或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心电图无明显好转。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资料均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探究组的临床总效率达到94.3%,显著高于对比组为81.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 两组随访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无失访患者。探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1.1±0.3)次/d,持续时间(6.1±1.2)d;对比组分别为(3.3±1.4)次/d,(24.3±2.3)d,相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t分别为11.412,6.544)。两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就是进行性恶化性心绞痛,是临床急性冠动脉综合征一个主要表现,往往较小的活动量就能够诱发,甚至在静休时也会发生。病情变化较大,临床症状的呈进行性变化,可发展成急性心梗,也可转变成稳定型心绞痛。当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临床上应用时间较长,其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来抑制血栓烷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所以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绞痛。但因临床应用时间较长,有些患者易出耐药性,而影响到用药效果。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ADP) 受体阻滞剂,对血小板凝集有良好的抑制效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就是和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相结合,对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予以有效抑制,从而有选择地抑制ADP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3],该药物可有效弥补阿司匹林单单可抑制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而难以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不足,两药联用可发挥良好的协同效用,可更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本研究中,探究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均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4.3%,高于单一应用阿司匹林对比组的81.2%,且探究组随访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短于对比组。该结果和刘为生等人研究报道一致[4]。

    综上而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林黎明,王雅红,李桂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南药学,2013,11:869-871.

    [2]王荣国.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631-1632.

    [3]于旋.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5,12:1866-1868.

    [4]刘为生,吴群玫,袁琛,等.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37. (翟浩 陈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