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39603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今日健康》2016年第12期
     【摘 要】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文通过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疾病发作次数、发作时长还是在下移减少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可以有效提升其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绞痛

    无痛性心肌缺血在医学临床上也被称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因此病在临床上无显著性疼痛感,致使患者易突发猝死或心肌梗死等向情况,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与适宜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80例无痛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纳入此次观察研究中,且所有患者都符合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在经过所有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女性18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60.22±4.23)岁;病程为1~6年,平均(3.07±1.22)年。而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3~81岁,平均(61.22±4.68)岁,病程1~5年,平均(3.14±1.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此项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有给药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干预综合护理。具体内容为:(1)健康教育: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有关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可以更好低地熟悉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通过发放小册子或者是播放语音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并掌握控制血压、血糖的方式,按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等。此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必须要扎实牢固,可以全方位熟悉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心电图症状,做到提前发现患者发病的征兆。(2)心理干预:一般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普遍存在年龄大,发病时间不稳。因此,在长期的治疗进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外加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会致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所以,相关护理人员一定要向患者强调,情绪的稳定对于促使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另外,护理人员要善于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可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进而提升护理效果。(3)病情监测: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老年患者而言,护理人员要增强对其的监测,按时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状况,及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变化情况。此外,相关护理人员要加大对重点患者的病房巡视力度,进而熟悉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举措。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3.0,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病次数(4.3±1.2)显著低于对照组(8.4±2.5);发作时间观察组(14.2±1.4)h明显短于对照组(20.6±3.7)h。另外,在ST段压低减少次数及下移减少量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结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病原因尚未有明确的解释[4]。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概有3/4的心绞痛患者并发无痛性心肌缺血,且多发在老年人身上,因疾病无症状的特征,使得临床很容易对其忽略,从而致使意外的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且多合并有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病,心肌缺血很容易造成心肌梗死等相关疾病,所以加大力度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主要以防御为主[5],我院采取综合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且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等。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疾病发作次数、发作时长还是ST段压低减少次数等相关指标方面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看出,常规的护理模式并不能给予一个全方位而细致的护理,这对于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而干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升其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干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迎辉.孟赵鄂.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5:136—137.

    [2]曲伟.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最佳护理方式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24:148—149.

    [3]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1:82—83.

    [4]唐桂平.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4:7719—7720.

    [5]王培珍.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分析[J].大家健康,2014,11:250—251. (杨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