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4年第1期
编号:11112937
弓形虫感染84例诊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日 陈新华
第1页

    参见附件(93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的诊疗方法。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84例患者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确定弓形虫感染,分别或联合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 结果 82例经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显效率为97.6%,2例治疗2个月仍无效。 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具有确诊价值。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有效。

    [关键词] 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免疫学检查;寄生原虫病

    作者总结1998年12月~2001年10月84例经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而确诊为弓形虫病的发热病例,对其诊疗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2月~200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因急性发热或长期反复发热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而诊断不清或误诊误治病例84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5~72岁,病程4个月~10年。曾初诊或误诊误治为发热待查25例、结核性脑膜炎8例、风湿或类风湿30例、淋巴结炎19例、甲亢2例,经治疗无效或不显效。

    1.2 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例中有25例出现血沉增快和血白细胞升高,所有病例均经多项有关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84例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试剂盒系美国德普公司提供);并有15例淋巴结病理检查有弓形虫。

    1.3 诊断

    根据于恩庶等 [1] 提出的标准判定。(1)84例均有与猫、狗、猪、羊、鸡、鸟等动物密切接触的流行病学史;(2)与初诊或原诊断症状相似,但又有不相符的体征;(3)经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测全部病例均呈阳性或强阳性;(4)浅表淋巴结肿大19例,行病原学检查有15例淋巴结中找到弓形虫;(5)抗弓形虫药物治疗显效或有效。

    1.4 治疗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别或联合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1)病程短,首次发病者43例用螺旋霉素治疗。口服螺旋霉素1.2~2.0g·d -1 ,分4次,连服1周停1周后重复。2周显效(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35例,有效(体温下降,症状减轻)3例,无效(病情无变化)5例。(2)复方磺胺甲 口恶 唑治疗32例,另有口服螺旋霉素2周不显效或无效8例联合口服复方磺胺甲 口恶 唑,2.0g·d -1 ,分2次,连服1周停1周后重复。2周共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3)口服螺旋霉素或磺胺甲 口恶 唑治疗胃肠道反应明显而耐受差或有活动性胃病患者9例,予磺胺嘧啶静脉输入,2.4~3.2g·d -1 ,1次·d -1 ,连用1周停用1周后重复。2周显效7例,有效2例。(4)上述治疗2周不显效或无效19例,应用阿奇霉素口服,0.5g·d -1 ,1次·d -1 ,5日1个疗程,停5日后重复。2个疗程后显效16例,有效者3例又加服复方磺胺甲 口恶 唑,最终有2例经2个月治疗仍不显效。

     2 讨论

    弓形虫病是由于弓形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人体感染较普遍,感染人群中仅10%~20%出现症状而成弓形虫病。多数呈隐性感染,或仅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 。后天获得的弓形虫感染的传染源几乎包括所有哺乳类动物和多种鸟类,其中猫和某些猫科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后会很快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弓形虫最常侵犯淋巴结,其炎性反应具有特征性,有诊断价值。表现为高度的滤泡增生和具有嗜酸性胞质的上皮样组织细胞不规则聚集,并侵入生发中心的边缘,但无典型的肉芽肿形成。极少的病变淋巴结中可查到滋养体或包囊 [2] 。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轻重不一。从无症状的亚临床型到急性感染暴发性发病,从局限型到全身型,差异极大 [3] ,诊断较难,常易误诊。但可根据某些典型的临床表现考虑该病,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的检查结果。80%~90%的感染者可自愈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有症状者多以发热等感冒样症状为首发或主要表现,部分病人伴发皮疹、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少数病人甚至出现持续高热、一过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肝炎、心包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症状和体征一般在1~3周内消失,少数可持续1年,甚至10余年。药物治疗上,目前以螺旋霉素、磺胺嘧啶为最常用,亦可应用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及罗红霉素等,且常以复方磺胺甲 口恶 唑为首选。疗程多在2~4个月,并可重复进行。治疗显效后仍需维持2周以上。本组病例临床上均有发热,诊断多不能很快明确。确诊前均以发热待查或结核性脑膜炎、风湿或类风湿、淋巴结炎等而误诊误治。体温低、中、高热均有,并伴其他多种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后经检测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并结合动物密切接触史,甚至经应用螺旋霉素及磺胺药物等治疗显效而确诊。其中19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经淋巴结病理检查找到弓形虫15例。但由于临床医生大多对该病不熟悉,且未能重视此传染病的诸多表现和危害而多有延误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由于实验室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有多种特异性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测方法可供临床筛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方法简便易行,有确诊价值。临床医师对该病应提高认识,在对已有病症作出诊断时,不能忽略弓形虫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对疑诊病例应尽可能完善弓形虫抗体的检查,以避免临床上对弓形虫病的误诊与漏诊 [4] 。以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应加强社会、家庭对宠物猫、狗、鸟等的管理和检疫,减少或避免密切接触,及时了解有关流行病学史,以有效控制人群弓形虫感染并及时对弓形虫病进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于恩庶,崔君兆,弓形体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7.180.

    [2]翁心华,潘孝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850.851.

    [3]林兆谦.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病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9.

    [4]柯炜,马继莲,宋明勇.弓形虫感染与儿科疾病临床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2,2(1):40.

    [作者简介] 陈新华(1960-),男,辽宁营口人,满族,副主任医师。

    (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