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4年第2期
编号:11112906
52年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工伤死亡7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余章福
第1页

    参见附件(157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重工业企业工伤死亡的分布特征、伤害类型、原因及伤情。 方法 收集戚墅堰机车车辆厂1952~2003年工伤事故报表,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工伤死亡72例,1959~1962年死亡最多。男性、30岁以下、3年内本职工龄、徒工、准备工、钳工及起重工发生率高。伤害类型主要是物体打击伤、高空坠落伤、重物压伤,累计构成比59.72%。伤害原因排列前三位是违章作业、防护保险装置缺陷、对现场缺乏检查,累计构成比72.22%。致命伤害部位列前三位者是颅脑损伤、胸部外伤、电击伤。 结论 工伤死亡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伤害类型、原因、部位顺位的排列也有所不同,因此预防重点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 工伤死亡;伤害;预防

    工伤为突然发生,多于医院急诊就诊,目前已成为医院急诊患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欧美学者估计,在全球范围内伤害死亡可占全部死亡原因的10%左右 [1] 。伤害属非疾病死亡,往往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损失和危害 [2] 。作者依据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安全技术处历年报表,对52年来工伤死亡72例的分布特征、伤害类型、伤害原因及伤情等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是万人工厂,本研究原始数据来源于该厂安全技术处提供的1952年2月~2003年5月历年工伤事故报表,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952年2月~2003年5月,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发生工伤事故(含轻伤、重伤、死亡)10285例,其中死亡72例,占0.70%。72例中按工伤或比照工伤处理52例,外单位承包工、合同工、农民工发生死亡20例。1959~1962年4年内死亡最多,共18例,占25.00%。男64例(88.89%),女8例(11.11%),男女之比为81。年龄以青年为多,30岁以下36例(50.00%),31~50岁19例(26.39%),51~60岁17例(23.61%)。从事本职工作工龄6个月以内5例(6.94%),6个月以上、3年以内39例(54.17%),3~30年25例(34.72%),30年以上3例(4.17%)。

    2.1 工伤死亡与工种的关系

    徒工8例,准备工、钳工各6例,起重工5例,配砂工、清理工、天车司机、铆工、木工各3例,电工、解体工、泥瓦工、白铁工、油漆工、气焊工、考勤员、干部各2例,热处理工、浇注工、熔化工、制氧工、弹簧工、轮箍工、电壁工、运煤工、杂工、吊车司机、汽车司机、空压机司机、工程师、技师、技术员、验收员各1例。

    2.2 工伤死亡各伤害类型及构成比

    工伤死亡伤害类型前三位顺位为物体打击伤、高空坠落伤、重物压伤,3种伤害所致死亡占所有工伤死亡的59.72%。伤害类型的构成见表1。

    表1 工伤死亡伤害类型及构成比(略)

    2.3 工伤死亡伤害原因分析及构成比

    工伤死亡伤害原因前三位为违章作业、防护保险装置缺陷、对现场缺乏检查,3种原因所致死亡占所有工伤死亡的72.22%,见表2。

    表2 工伤死亡伤害原因分析(略)

    2.4 致命伤害部位

    致命伤害部位前三位为颅脑损伤、胸部外伤和电击伤,占工伤死亡的79.16%,见表3。

    表3 致命伤害部位分析(略)

    2.5 伤后抢救

    院前现场急救当即死亡59例(81.94%),伤后抢救2h内死亡6例(8.33%),2~24h死亡4例(5.56%),24~48h死亡2例(2.78%),48~72h内死亡1例(1.39%)。

     3 讨论

    重工业企业,其机械化程度高,现场作业集中,工 种多,车辆及吊运频繁,电器应用广泛。人体一旦受到伤害即非常严重,往往立即死亡,工伤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 [3] 。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坚持安全生产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本厂1959~1962年4年内死亡最多(18例,占25.00%),原因是由于当时工厂撤销了安全技术处,缺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

    3.2 加强安全教育、安全知识培训

    安全教育、安全知识培训的主要对象应是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的男性、30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和从事本职工作工龄在3年以内者。对徒工、准备工、钳工、起重工等工种的安全教育要放在首位。从本研究结果看,他们的工伤死亡构成比较高。

    3.3 对人体主要部位防护

    致命伤害部位颅脑损伤占首位(33例,占45.83%),多为广泛颅骨骨折及颅底骨折、广泛脑挫裂伤、急性脑疝、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等。其次为胸部外伤(16例,占22.22%),胸骨及排列性肋骨骨折引起心脏、纵隔、肺的大血管破裂。电击伤列第3位(8例,占11.11%),均当即死亡。以上3位累计构成比79.16%,是人体防护的主要部位。

    3.4 迅即现场急救

    对确定工伤并发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应迅即在现场急救,一方面持续心肺复苏,一方面尽速转送医院。通过对72例工伤死亡病例和部分救治成活者的研究,我们的体会是,建立工厂内保健站急救制度、培养具有院前急救能力的全科医师和具有急救专业技能的医师是十分重要的。

    工伤死亡有其不同的分布特征,伤害类型、伤害原因及伤害部位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工种预防重点应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MEYER A A.Death and disability from injury:a global chal-lenge[J].J Trauma,1998,44(1):1.12.

    [2]程志华,谢亚莉.宁波市1987~2001年城区老年人伤害死亡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4(2):104.106.

    [3]王声涌,行远自迩.开展伤害三级预防工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25.326.

    [作者简介] 余章福(1946-),男,江苏南京人,副主任医师。

    (常州铁路医院外科,江苏常州 21301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