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4年第5期
编号:111128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日 刘 勇 文 哲 李 卫 江 凌 朱晓兰
第1页

    参见附件(143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对72例接受 99 Tc m .MIBI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病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结果 冠心病组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高危组显著高于冠心病低危组(P<0.01);随着冠心病危险度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斑块大小增加。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危险度分级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颈动脉超声可为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的评价提供无创的参照。

    [关键词] 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脑动脉及下肢动脉等。研究资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1] 。本研究通过对72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与 99 Tc m .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进行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接受 99 Tc m .MIBI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冠心病患者,男38例,女14例,年龄60~79岁,平均(66.4±3.9)岁。正常对照组20例,为同期接受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无明显心肌灌注缺损,并与冠心病组年龄、性别相匹配者。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17例(32.6%),糖尿病16例(30.7%),高脂血症14例(26.7%)。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测 应用HP5500和GELOGIQ9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0MHz,患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颈动脉作纵横扫查,分别选取颈动脉前后壁内中膜较厚的2~4个位点测量,记录最大值为内中膜厚度(ITM)。ITM≥1.3mm定为斑块,以斑块指数衡量斑块程度:0级,无斑块;1级,1个小班块(<管径的30%);2级,1个中等大小斑块(占管径的30%~50%)或多个小斑块;3级,1个大斑块(>管径50%)或多个斑块中至少有1个中等大小的小斑块,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斑块的总和计算斑块指数[2] 。

    1.2.2 99 Tc m .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运动试验采用次极量踏车法,每次运动3min,逐渐增加运动量至最大心率的85%或出现乏力、胸痛、收缩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ST段压低≥2mm时注射 99 Tc m .MIBI,均为740MBq,注射后10min进脂肪餐,90min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显像,从右前斜45°~左后斜45°,旋转180°,每帧6°、20s,共32帧,矩阵64×64,用Butterworth法进行重建。结果由2名核医学专业医师判定。

    1.2.3 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分级的判定 以 99 Tc m .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的标准,高危的心肌灌注影像有以下特征[3] :(1)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供血区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灌注缺损;(2)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有较大范围的可逆性缺损;(3)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摄取增加;(4)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出现暂时性扩大;(5)左主干冠状动脉分布区的可逆性缺损。根据以上特征,进一步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28例、高危组24例。

    1.3 统计学方法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以ˉx±s表示,组间比较利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各组颈动脉斑块指数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冠心病低危组、高危组与对照组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比较冠心病组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高危组显著高于低危组(P<0.01)。见表1。

    表1 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比较(略)

    2.2 颈动脉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分级的关系

    随着冠心病危险度的增高,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斑块大小增加(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分级的关系(略)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3讨论

    在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估计其进一步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是非常有效的,具有高危心肌灌注影像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有较高的心脏事件发生率[3] 。但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机器设备的要求很高,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故人们一直探索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有力的预测因素,近年来,高分辨率超声广泛应用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它具有直观、准确、价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常用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ITM和斑块两项指标。ITM是一种早期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Bonithon等[4] 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ITM呈增厚趋势。Kallikazaros等[2] 的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斑块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情况。本组病例的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T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一致。我们的研究还显示随着冠心病危险度的增高,ITM有增厚的趋势,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斑块指数)亦增加,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危险度分级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在血管内膜局限性增厚的基础上仍有部分人发生斑块[5,6] 。本组均为老年病例,在对照组中有部分人发生斑块,与该结果相一致。冠心病的患者常常伴发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因此,对冠心病患者作颈动脉检查不仅有助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的评价,还可有助于发现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6] 。

     [参考文献]

    [1]GENSINI G 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1983,51(3):606.

    [2]KALLIKAZAROS I,TSIOUFIS C,SIDERIS S,et al.Carotid artery disease as a maker for the presence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evaluate for chest pain[J].Stroke,1999,30(5):1002.1007.

    [3]BROWN K A.Prognostic value of thallium.201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A diagnostic tool comes of age[J].Circulation,1991,83(2):363.

    [4]BONITHON C,TOUBOUL P J,BERR C,et al.Relation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to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arotid arteries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oil,1996,16(2):300.316.

    [5]张小平,姜红.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49.51.

    [6]THOMPSON J E.The evolution of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troke[J].Stroke,1996,27(8):1427.1434.

    [作者简介] 刘勇(1975-),男,辽宁阜新人,住院医师。

    (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38;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38)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