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4年第5期
编号:11112813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日 茅祖斌 吴小涛 齐新生 卜星平 陈 辉 王 宸
第1页

    参见附件(163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对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为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4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4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术后7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其中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 结论 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不典型,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易发生漏诊,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切除囊肿壁及蒂部,同时解除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关键词] 椎管内囊肿;诊断;治疗

    椎管内囊肿病程缓慢,临床症状轻且不典型,病例又少,常发生漏诊。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椎管内囊肿的确诊率在提高,但手术疗效尚不确定。为了提高诊断与治愈率,现将10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5~60岁,平均(45±3)岁;胸腰段2例,腰段4例,腰骶部4例。按囊肿在椎管内的部位分:椎管内硬脊膜外2例,髓外硬膜下4例,腰骶部Tarlov囊肿4例。

    1.2 临床表现

    双下肢麻木力弱5例、疼痛3例,腰骶部非典型神经性痛伴不同程度排尿、排便功能障碍4例,会阴部感觉障碍4例,间歇性跛行5例。

    1.3 CT、MRI检查

    10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胸腰段病变表现为T 1 、T2 像均为椭圆形或梭形异常信号,病变界限清楚,边缘光滑,椎体、椎板骨质受压变薄、变形但无破坏,椎管明显扩大。腰骶部病变表现为T1 及T 2 为异常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不规则袋状,界限清楚,边缘光滑,椎管扩大或椎体受压变形等。其中2例同时伴有L 4、5 椎间盘突出,2例为L 5 、S 1 椎间盘突出,1例伴L 4、5 及L 5 、S 1 椎间盘膨出,1例伴L 4、5 Ⅰ度滑脱。

    1.4 手术及结果

    本组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椎板变薄,椎管扩大,硬膜外脂肪减少或消失,囊壁为灰白色半透明状,囊肿最长为15cm,累及脊椎达4~5个节段,且包绕着脊髓。5例可见囊壁与部分硬脊膜、脊髓、神经根紧密粘连,其中3例行大部分切除,2例行部分切除,囊液均为无色透明液体,与脑脊液相似。4例同时作髓核摘除术,1例行腰椎滑脱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者发生脑脊液漏,行二次局部缝合术后仍有脑脊液漏,后行腹腔内引流而愈。术后7例症状消失,3例症状渐减轻。

     2 讨论

    2.1 椎管内囊肿成因

    椎管内囊肿成因尚未明确,根据文献分析有以下因素:(1)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红细胞积留,使神经根处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膜粘连,导致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2)因外伤使局部硬脊膜、蛛网膜发育形成薄弱环节,逐渐形成囊壁的一部分[1] ;(3)Nabors等[2] 认为系先天发育异常所致;(4)也有人认为本病有家族倾向,患者常同时伴有其他发育异常[2] 。无论何种原因,囊肿形成初期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脑脊液随着动脉搏动进入囊肿,囊肿颈部形成活瓣作用,最终由于脑脊液流出不畅致囊肿逐渐扩大。

    2.2 诊断

    椎管内囊肿病程缓慢,临床症状轻且不典型,故多数患者20岁以上发病,临床表现及体征与腰椎间盘突 出症有相似之处,年龄大者与腰椎管狭窄症及椎管内囊肿难以鉴别。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以下几点有助于椎管内囊肿的诊断:(1)椎管内囊肿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有中间缓解期;(2)囊肿为膨胀性病变,脊柱X线平片可见病变区椎管腔扩大,椎弓根变薄,椎间距加宽;(3)胸腰骶部有疼痛,会阴部感觉减退,大小便费劲,肢体无力、麻木。有以上情况疑为本症者即作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2.3 治疗

    椎管内囊肿并不都有临床症状,对MRI显示有囊肿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可先行观察;有明显脊髓受压症状,且MRI检查结果与其一致为手术适应证。下列情况可行手术治疗[3] :(1)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2)腰腿痛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者;(3)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性功能障碍者。硬膜外囊肿内无神经根纤维,应尽量切除囊肿壁,并将囊肿与蛛网膜下隙通道严密缝合封闭。对于硬膜下囊肿尽量将囊肿切除,但应避免损伤脊髓及神经根,严密缝合硬膜,预防形成局部积液,以免术后复发[4] 。对于Tarlov囊肿,尽量切除囊壁,解除对神经丛及神经根的压迫。当囊肿与蛛网膜相通时切除囊肿,分离粘连的神经根,重叠缝合硬膜或修补硬脊膜缺损,或用肌肉填塞封闭交通孔,严密封闭漏口。术后一旦发生脑脊液漏,先常规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失败再作内引流术。手术中要注意操作精细,有条件则在显微镜下切除囊壁,切勿损伤脊髓及神经根,囊壁尽量切除,避免术后复发,防止术后局部积液。另外,注意在切除椎板时尽可能保留小关节,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和脊柱功能才能迅速恢复。随着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医师对椎管内囊肿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均有很大提高,只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参考文献]

    [1]刘臧,赵雅度.脊髓脊膜囊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1):331.334.

    [2]NABORS MW,PATT G,BYRD E B,et al.Update assessment and current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meningeal cysts[J].J Neurosurg,1998,68(6):366.370.

    [3]陶惠人,王金平,李新奎,等.骶骨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120.123.

    [4]靳文毅,张建,杨宝贺,等.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杂志,2000,3(7):691.692.

    [作者简介] 茅祖斌(1950-),男,江苏启东人,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