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4年第6期
编号:11112781
椎体后缘骨块的CT征象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日 靳激扬 储成风 陈 辉 龚永驰 杨小庆 丁 宏
第1页

    参见附件(228KB,3页)。

     [摘要]目的 探讨椎体后缘骨块的分类、发病机制及CT影像特点。 方法 对305例椎体后缘骨块的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块的原因有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骨赘、外伤。 结论 CT对椎体后缘骨块具有诊断价值,其病因分类有助于优化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 椎体;骨块;CT分析

    椎体后缘骨块可压迫硬膜囊、刺激神经根并形成椎管狭窄,导致患者出现颈、肩、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X线平片不易发现和辨认椎体后缘骨块,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骨块,以及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的相互关系,为病因学分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我们对我院2000年2月~2003年12月CT显示椎体后缘骨块征象的305例CT片进行分析,就其分类、发病机制、CT影像特点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5例,男184例,女121例;年龄26~82岁,平均46.5岁;病程1d~32年。患者均以颈、肩、腰腿痛等症状来就诊,其中162例(53.1%)有明显外伤史。本组间歇性跛行47例,会阴部感觉减退11例,束带感1例,截瘫2例。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CTi螺旋CT扫描机仰卧位或轴位螺旋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层厚2~5mm,层距5mm,螺距1.5。部分病例根据诊断需要行多平面重建,重建间隔1mm。骨窗位与软组织窗位照相。

     2 结果

    305例中行颈段CT检查36例,胸段22例,腰段247例;通过常规CT及二维重建诊断为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142例(46.6%),其中颈段2例,胸段1例(图1A、B),腰段139例(图2);软骨结节(或称经骨型椎间盘突出)65例(21.3%),其中胸段2例,腰段63例(图3);后纵韧带钙化48例(15.7%),其中颈段30例(图4A、B),腰段18例;骨赘21例(6.9%),其中颈段4例,腰段17例;外伤29例(9.5%),其中胸段19例,腰段10例。

    305例中19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了CT诊断,仅1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实为后纵韧带钙化;其余108例中52例随访行CT或MRI复查,另外56例失访。

     3 讨论

    分析本组病例发现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3.1 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

    本组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的发生率最高,占46.6%。CT表现为椎体后部团块状高密度影,平均CT值在100HU以上,钙化或骨化多较局限,常位于椎间盘后中央或偏中央,亦见于突出之椎间盘尖部,少数为游离型。组织的钙化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由于早期钙盐沉着不多及X线片本身密度分辨率有限,故一般钙化在X线片上常常不能显示。椎间盘钙化或骨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纤维环撕裂髓核脱出的同时局部出血,以后血肿机化并衍变为软骨,软骨细胞经过不断的钙盐沉着形成钙化及骨化组织。突出组织表面的钙化可能来自椎间盘破裂时撕脱下的软骨组织,因椎间盘多自其下缘或上缘附着处破裂。由于椎间盘钙化为退行性变所致,故这种钙化不能被吸收而成为永久性钙化。并不是所有的椎间盘突出伴钙化都需要手术,临床表现明显并且已经影响工作或生活,经保守治疗 难以奏效的病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1] 。

    图1A CT横断位显示胸椎椎管内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略)

    图1B CT二维矢状面重建显示其在椎管内的位置和形态,其内密度不均;(略)

    图1 胸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钙化(略)

    图2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 (略)

    图3 腰段软骨结节(略)

    图4A CT横断位见颈椎椎管内大块高密度钙化影(略)

    图4B CT二维矢状面重建显示为条状的后纵韧带钙化(略)

    图4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略)

    3.2 软骨结节

    本组软骨结节的发生率占椎体后缘骨块的21.3%,其中胸段2例,腰段63例,所有患者均有胸腰部外伤史。CT上见到椎体后缘局限性不规则骨质缺损,居于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于一侧,缺损区内充填密度均匀的椎间盘组织,CT值在70~90HU之间。缺损区后部有不规则骨块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从而导致椎管及侧隐窝狭窄,骨块大部与椎体完全分离,少数骨块一侧与椎体相连。

    椎体后软骨结节的发生与局部存在发育薄弱区及外伤有关。在脊柱负重压力及髓核膨胀压力下,椎间盘组织通过椎体薄弱区疝入椎体内,局部骨小梁吸收被椎间盘组织代替形成软骨结节,即Schmorl结节,周围有反应性骨膜硬化带。椎体后软骨结节是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软骨结节不断扩大,使结节后壁骨呈弧形突入椎管,甚至断裂游离挤压硬膜囊、致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Fahey[2] 、王自立[3] 等认为软骨结节多发生于胸腰段,与此节段的椎体附件结构以及生物力学因素有关。胸腰段乃胸椎与腰椎的移行部位,每一小关节面的方向不同,因而承受的体重压力不同,作用于此部位的轴向压力是软骨结节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这与胸腰段的骨折多发一样,当外力未能使骨折发生时,可能就导致了软骨板的损伤。由于下胸椎或胸腰段椎管内占位病变主要是引起脊髓受压表现,而只有当占位性病变侵占椎管相当的位置时才可发生,不象腰椎椎管内即使软骨结节不大也容易引起神经根受压,所以胸椎骨内软骨结节虽然发生率比腰椎高,但出现症状者较少。本组以腰段为主,与大部分文献报道一致[4~6] 。目前对软骨结节的命名尚不统一,如椎体后缘结节、经骨型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断离症、椎体骨骺环破裂等。

    3.3 后纵韧带钙化

    后纵韧带骨化或钙化(ossifie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可发生在椎体后缘的任何节段,但以颈段发病率最高,本组占62.5%(30.48)。OPLL很难在X线平片上发现,CT片表现为椎管正前方紧贴椎体或椎间盘后缘的高密度骨化影,有完整或不完整的条状间隙分开,CT二维重建图像有助于区分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OPLL常发生在椎间盘水平或出现在明显突出组织的上下端。前者可能因钙化的后纵韧带阻止了椎间盘的突出,而后者系突出撕裂的骨膜及韧带骨化所致[7~8] 。

    3.4 骨赘

    骨赘形成多见于老年患者,系脊柱退变、失稳的结果。CT片见椎体边缘呈多处环状骨影,很少单纯出现在椎体后缘,虽然部分容积效应和层次关系有“假间隙”存在,但矢状重建图像显示椎体后缘骨赘压迫硬膜囊,椎间盘常呈松弛型膨出,偶见“真空”现象。

    3.5 外伤

    当椎体爆裂性骨折累及椎体中柱时可发生骨块突入椎管的现象(尤以胸腰段多见),X线平片很难显示椎管受累情况,CT扫描可清晰显示椎体与附件骨折类型、三柱结构及椎管是否受累。

    综上所述,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块的原因有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骨赘、外伤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外伤与脊柱退变及其相关代偿所致。准确的影像诊断与病因分类有助于优化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辉,吴小涛,茅祖斌,等.后路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钙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J].现代医学,2002,30(6):370.372.

    [2]FAHEY V,OPESKIN K,SILBERSTEINM,et al.The pathogene-sis of Schmorl's nodes in relation to acute trauma:an autopsy study[J].Spine,1998,23(21):2272.2275.

    [3]王自立,金卫东,陈志荣.下胸椎及胸腰段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0):593.596.

    [4]殷好治,梁福民,王希林,等.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2):144.145.

    [5]周仪.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4):306.308.

    [6]吴志辉.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异常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7):520.521.

    [7]EPSTEIN N.Diagnosis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Spine,2002,2(6):436.449.

    [8]SOO M Y,RAJARATNAM S.Symptomatic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pictorial essay[J].Australas Radiol,2000,44(1):14.18.

    [作者简介] 靳激扬(1967-),男,安徽六安人,主治医师,讲师,医学硕士,在读博士研究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0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