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5年第6期
编号:11112618
影响强迫症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陈 进 刘增龙
第1页

    参见附件(226KB,3页)。

     [摘要]目的 了解影响强迫症(OCD)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30例入组患者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心理测查,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强迫症状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伏沙明治疗8周,疗效评定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 结果 氟伏沙明治疗8周后显效率为56.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分别有起病年龄、病程、强迫人格、强迫清洗、强迫迟缓、强迫行为及MMPI中K、Pt、D3个分量表结果进入疗效的方程。 结论 起病年龄早、病程长、具有强迫性人格特征、强迫清洗、强迫迟缓、强迫行为及MMPI中Pt分高的强迫症患者,对氟伏沙明治疗效果较差,MMPI中D分高者,对氟伏沙明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强迫症;氟伏沙明;治疗效果;相关因素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OCD)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尽管有研究证实,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OCD有一定疗效,且与传统药物氯丙咪嗪疗效相当[1] ,但仍然有一些OCD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而目前对影响OCD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SSRIs类药物氟伏沙明治疗OCD,对可能影响其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月~2005年初于我院医学心理科门诊就诊、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确诊为强迫症、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分至少在10分以上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22.27±5.00)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14人(46.7%),大中专5人(16.7%),大学及以上11人(36.7%);职业为学生17人(56.7%),无业5人(16.7%),其他8人(26.7%);婚姻状况为未婚27人(90%),已婚3人(10%);病程为(2.64±2.30)年。

    1.2 研究方法

    入组患者予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评定,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定;同时仔细识别细化强迫症状;根据CCMD.

    Ⅲ强迫性人格有关标准7个条目对患者近2年行为逐一评定,并记录符合的条目数,符合的条目数量越多,则说明患者的强迫性人格的特征越明显。17例首诊患者直接予以氟伏沙明口服,13例已接受过抗抑郁药物治疗且无效的患者,逐渐减少原有药物,换用氟伏沙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药量。在一般情况下,2周左右加药至150~250mg·d-1 ,平均剂量为(188.33±36.40)mg·d-1 ,然后连续治疗8周后再次行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的评定。1.3 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应用SSPS8.0软件进行处理。一般资料采用频度分析均值、标准差及百分比指标,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30例OCD患者的强迫症状分布见表1。表1 30例OCD患者的强迫症状分布(略)

    上述所有强迫症状的临床表现,分别以数字0、1记录无或有此症状,以便统计学处理。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入组时强迫思维评分(13.3±3.30)分,强迫行为(8.5±5.61)分,总分(21.80±5.71)分;治疗8周后强迫思维评分(6.33±4.71)分,强迫行为(5.03±4.85)分,总分(11.37±8.62)分。其中3例仅有强迫思维,而无强迫行为。

    2.2 人格评定

    强迫人格评定:根据CCMD.Ⅲ强迫性人格诊断标准,本组平均符合(4.37±1.13)项,28例(93.33%)至少符合3条或以上。完全符合强迫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者23例(76.7%)MMPI结果:共有6个分量表中国T分均分超过60分,分别为Hs(60.10±11.14)分、D(64.57±11.16)分、Hy(64.67±8.60)分、Pd(63.83±11.94)分、Pa(62.63±12.36)分、Pt(61.47±12.14)分。

    EPQ结果:4个分量表标准T分分别为E(49.90±11.09)分、N(58.83±12.15)分、P(50.17±8.46)分、L(40.67±10.23)分。2.3 疗效

    根据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减分率及患者的感受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指标采用临床总体印象(CGI)7级评分标准,结果显效17例(56.7%),其中非常明显进步12例(40%),明显进步5例(16.7%);进步10例(33.3%);无效或恶化3例(10%)。2.4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见表2。表2 强迫症疗效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略)

    以CGI疗效评定(1~7级评分,从非常明显进步至非常明显恶化)为因变量;将性别、起病年龄、病程、精神病家族史、强迫症状的有无、符合强迫人格表现项目数量、MMPI13个分量表、EPQ3个分量表、既往是否接受治疗、入组时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思维、行为及总分作为自变量,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多元回归方程Y(疗效)=-4.995+0.407×强迫人格特征项

    目数量-0.0746×起病年龄+0.0901×MMPIK分+ 0.84×强迫清洗+1.373×强迫迟缓+0.0744×MMPIPt分-0.0489×MMPID分+0.0560×入组时强迫行为评分+0.0867×病程,P=0.001。

     3 讨 论

    对OCD的治疗目前仍有一定困难,近来研究认为,OCD的发病与脑内5-羟色胺(5.HT)功能失调及自身人格不完善等有关[1] 。氯丙咪嗪是治疗OCD的传统药物,但由于其副反应较大,限制了它的使用。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主要选用具有抗强迫作用的SSRIs类药物,有报道它们与氯丙咪嗪在OCD治疗中疗效相似,但耐受性更好[1~3] 。本实验使用SSRIs类药物氟伏沙明治疗OCD也取得一定疗效,8周治疗的显效率达56.7%,其中进步非常明显达40%,总有效率90%,与国内相关报道[4] 基本一致。

    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现象极其常见,OCD患者的人格常表现为敏感、情绪不稳,过分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犹豫不决,大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人格障碍[5] 。本组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强迫人格的表现,其中76.7%患者可以诊断为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强迫性人格表现越突出,氟伏沙明治疗的效果越差。

    有文献[6] 报道,OCD的疗效与性别、婚姻状况、严重程度、初期抑郁程度无关,而发病年龄早、病程长、伴有分裂症人格障碍及强迫行为占优势的OCD患者疗效较差,强迫观念为主的OCD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起病年龄、病程、强迫行为对氟伏沙明治疗OCD的疗效影响较大,那些起病年龄早、病程长、强迫行为明显者疗效较差,除此之外,氟伏沙明治疗对强迫性清洗及强迫性迟缓症状不敏感。

    本组大多数患者EPQ检测N分较高,平均(58.83±12.14)分,高于60分者达19例(63.33%),但其仅仅反映了OCD患者人格中神经质特征,EPQ和氟伏沙明治疗OCD的效果之间未发现有何关联。本研究中MMPI的K、Pt、D3个量表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进入方程,Pt量表反映患者的强迫观念、焦虑及不合理的恐惧。有研究发现,在强迫症中MMPI得分最高的是Pt分[7] ,Pt分值越高,则疗效越差;而D量表反映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如果OCD患者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即D分值越高,则疗效可能较好。国内有研究[8] 发现,伴有消极观念的OCD患者的疗效比不伴消极观念的要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MMPI测验中D分值与OCD疗效的关系。K量表是MMPI测验的一个效度量表,其设计目的是测量在完成MMPI中受试者是否总倾向于给出一个使其显示良好形象的回答,用于校正装好或装坏[9] 。本研究K量表分值在37~60分之间,未明显超出正常允许的范围,其在OCD疗效分析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PIGOTTT A,SEAY S M.A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1999,60:101.106.

    [2]乔慧芬,欧红霞,张宁.SSRIs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151.152.

    [3]陈晋东,陈光远.强迫症的药物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65.168.

    [4]吴海珊,罗有年,陈超,等.氟伏沙明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101.102.

    [5]BEJEROT S E.Comorbidity betwee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s[J].Acta Psychiatry Scand,1998,97:398.402.

    [6]满常红,陈徽.强迫症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144.146.

    [7]高成阁,纪术茂,苏掌权,等.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及人格类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4.27.

    [8]周娟,张宁.强迫症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1,14:90.91.

    [9]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24.333.

    [作者简介] 陈进(1964-),男,江苏东海人,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危机干预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