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66118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第5期
     【摘 要】 目的:分析引发心率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0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10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者5例(50%),右心衰竭者4例(40%),无症状者1例(10%)。心电图有5例(50%)在V1-3导联中出现Epsilon波,右侧胸前导联的平均QRS间期(QRS1,V1+V2+V3/3)为(0.09-0.15)s,左侧胸前导联的平均QRS间期(QRS2,V4+V5+V6/3)为(0.08-0.12)s,QRS1 /QRS2≥1.2者6例(60%)。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或右心衰竭为主,右胸导联出现Epsilon波和右侧胸前导联QRS间期延长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右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68-02
, http://www.100md.com
    致心率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ntiarrhythm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的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纤维脂肪组织会替换右室心肌。置换的早期观察有典型区域性,后期可逐渐扩展到整个右心室,严重者会累计到部分的左心室,一般来说间隔会相对少受累。致心率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多为家族性发病,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包括心率失常、右心扩大和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年轻患者居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医院2001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共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18-37岁,平均年龄28.5岁。患者临床症状为心律失常,右心衰竭,右心扩大,猝死。

    1.2 治疗/研究方法
, 百拇医药
    给予ARVC患者内科对症治疗,对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患者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索他洛尔、维拉帕米、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高危患者,给予射频消融、体外电除颤或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临床表现为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患者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强心剂。查阅病历资料分析体表心电图,测定每个导联的QRS间期。然后对左侧胸导联V4+V5+V6导QRS间期的平均值(QRS2)于右侧胸导联V1+V2+V3导QRS间期的平均值(QRS1)进行计算出来。

    1.3 评价标准

    ①V1-3导联中出现Epsilon波;②右侧胸前导联的平均QRS间期,左侧胸前导联的平均QRS间期;③QRS1 /QRS2≥1.2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ARVC患者与正常成年人心电图对比

    注:P<0.05

    2.2 10例ARVC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①心律失常型5例(50%)出现头晕、胸闷气促、胸痛、晕厥。②右心衰竭型4例(40%)出现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心悸、胸闷、气促,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③于体检时发现右心增大而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例(10%)。

    心电图有5例(50%)在V1-3导联中出现Epsilon波,Ⅱ、Ⅲ和aVF导联可见部分病例,有1例患者在大多数12导联上均可见有Epsilon波存在。检查结果显示,部分导联上偶见有呈现凹缺状、向下的棘波,Epsilon波多见为导联上呈现出不规则、向上的小棘波,经总结其规律发现,通常V1~2导联相对振幅大、清晰、持续时间较长(V1-3导联中振幅为0.25mV有1例,其持续时间在0.1~0.2s范围内)。右侧胸前导联的平均QRS间期(QRS1,V1+V2+V3/3)为(0.09-0.15)s,左侧胸前导联的平均QRS间期(QRS2,V4+V5+V6/3)为(0.08-0.12)s,QRS1 /QRS2≥1.2者6例(60%)。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灶范围主要为右心室心肌组织。通过观察病理学组织切片可发现病灶属于进行性的纤维组织及脂肪对心肌组织进行占位替代,右心室为病灶主要累计部位,好发人群多见于青少年,遗传学上称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肌病的一种。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轻微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心悸、胸闷、晕厥,严重者会发生猝死。除此之外,有特殊病例表现为无症状表现,该病是在体检中发现。室性心动过速与该病的临床症状大多类似,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也可见。ARVC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有心脏电生理、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电图、心内膜活检、核磁共振等。心电图是检查该病和诊断该病的最直接有效的线索。当疾病逐渐恶化时,室速发作后心电图异常会明显显现。QRS 波末尾或ST 段起始位置可见有Epsilon 波(呈现出低振幅且向上的小棘波),此现象是因为延迟的心肌激动与缓慢传导所致。临床上使用心电图个超声心动图以及家族既往心脏病史来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进行诊断。同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描记术有无创性、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重复性高、费用低的优势,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区级医院,因此,应用性较强,应用范围也大。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心电图在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使用方便,能够早期发现病例,以便临床可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及ICD 、射频导管消融等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减少猝死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艳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123-125.

    [2] 王树东.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医学2008,29(4):286-289.

    [3] 徐丽.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3):335-338., http://www.100md.com(赖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