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645100
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第9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原因
     【摘 要】 疫苗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疫苗接种于机体后,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此时,机体会产生一些局部或全身反应。预防接种反应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正常反应一般无需处理,轻微的一些反应会自行消退,家长也无需过于关注,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就要引起重视。因此,认真对待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地处理预防接种反应,防止发生严重不良影响至关重要。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分类 处理方法 原因

    【中图分类号】 R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32-01

    1 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及处理方法

    1.1 正赏常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制品本身特性性所引起的,其性质和强度随制品的不同而不同,如接种活疫(菌)苗,实际上是一次轻的人工感染。有些死疫(菌)苗还保留着某种程度的毒性。正常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反应两种;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热、痛现象,如局部红肿硬块直径超过5厘米者称强反应,大都持续多3~5天;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6℃以上为强反应。除体温上升外,有时、还有头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约持续1-3天。

    1.2 加重反应

    这种反应是指反应的性质与正常反应相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