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850877
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护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第3期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等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56例患者血压控制平稳,4例患者血压控制一般。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预防、控制高血压的意识,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2-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人们对其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因此,控制高血压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亿,属于高发国家,50岁以上的有1.4亿,他们大多集中在社区[1]。国外研究表明,基础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2]。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疾病护理,对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为通过护理干预达到以下目标: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我们对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等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60例老年高血压病,年龄60~82岁,平均72.5岁;病程1~25年不等。其中,男36例,女24例,临床多半有头晕、头痛症状,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护理措施

    2.1健康教育 对初入院患者介绍高血压常识,在候诊区内制作宣传栏和展板,编写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小册子发放给患者。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手把手教病人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针对患者情况讲解疾病知识,针对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使患者了解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知识,掌握饮食、用药注意事项。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出院时明确告知定期复查项目、时间等信息。

    2.2心理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身疾病,长期的精神压力、紧张、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当老年患者机体受到环境等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在临床护理中,加强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心理紧张的因素,明确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指导患者逐步加强自我修养,保持精神乐观、胸怀开阔、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学会对自己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老年患者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2.3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常用药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明确长期坚持服药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重要性,坚决避免老年患者无故停药、不坚持长期服药、自行用药等错误行为,嘱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可饮酒、抽烟和饮用西柚汁等含有影响肝脏正常代谢的食物[3]。协同家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注意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坚持用药的同时,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措施,并将书面材料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告知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变更。

    2.4饮食护理 完善健康饮食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帮助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引导老年患者要戒烟、限酒。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少于6g为宜,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豆制品,增加钙、钾、镁的摄入,杜绝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以防因大便困难,便时用力而引起突发血压增高。

    2.5运动指导 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重可以减轻循环负荷,有利于血压的下降。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登山、游泳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每次运动时间30~60min,要一周至少三次。

    3结果 60例患者中56例患者血压控制平稳,4例患者血压控制一般。

    4讨论

    目前,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是人类目前三大死因之一,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现全球拥有庞大的老年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4]。老年患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有相当一部分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是通过血压监测而被发现的,这对高血压的防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血压测量方法,熟知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如情绪、药物、环境、气候的影响,以便能够及时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基础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是护理工作的亮点。要积极地向患者宣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体重的目的。对于身体允许的老年患者,运动不仅帮助降低血压,还有巩固降压药物效果的作用。通过提高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改变率,达到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这与我们的研究相一致。本组研究表明,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预防、控制高血压的意识,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马静,马超,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4.

    [3]陈瑜,陈丽杰.用药时间、饮食对药物疗效影响的探讨[J].中国保健,2012,15(12):121.

    [4]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2):58-59., 百拇医药(孙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