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211
编号:1374388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之路》 20121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进行随机性分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心理焦虑情况为(71.21±3.23)分,观察组为(71.19±3.19)分;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焦虑情况为(70.98±3.21)分,观察组为(50.32±2.98)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心理焦虑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降低其心理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11-02

    慢性乙型肝炎为一种在我国具有高感染率和发病率的传染性疾病。因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比较长,并且不容易治愈以及社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的歧视,所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1]。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进行随机性分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进行随机性分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确诊1年以上,总胆红素均大于17.1mmol/L,谷草转氨酶均大于70U/L,谷丙转氨酶均大于90U/L,其中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60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68岁。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治疗。

    1.2.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心理干预主要分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疏导、社会支持三个部分。

    1.2.2.1健康教育。通过系统的课程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治疗方法、日常注意、药物注意、相关检测指标等。让患者对其自身疾病有一个确切、全面的了解,以便患者可以正视自己的病情,重燃对治疗的信心[2]。主要形式为:健康讲座形式,宣传单(册),病情讨论座谈。在健康讲座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系统,通过影片、模型、动画等对患者进行教育,丰富课堂内容,让患者可以充分参与。

    1.2.2.2心理干预疏导。由专业心理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先让患者熟悉本院的治疗环境、医生、护理人员,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对治疗的顾虑[3]。在了解后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干预疏导方案,在沟通中和日常护理中让患者逐渐摆脱其负面不良心理。
, 百拇医药
    1.2.2.3社会支持。让患者的家属配合进行社会支持治疗,让患者克服心理自卑感,积极融入社会,乐观面对治疗,让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多多鼓励、支持患者,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在细微处让患者感觉到对其的歧视。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项目。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心理焦虑情况使用本院自制的慢性病患者心理焦虑状况评价表,该评价表通过一些问题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分100分,患者所选择选项分数之和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越严重[4]

    2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心理焦虑情况为(71.21±3.23)分,观察组为(71.19±3.19)分;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焦虑情况为(70.98±3.21)分,观察组为(50.32±2.98)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心理焦虑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发病率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因为还缺乏快速治疗的特效药物,严重影响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因为病程的迁移不愈,和社会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认识,给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5]。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进行随机性分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为更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分析患者是存在猜疑心理、恐惧心理、焦虑心理,还是其他的复杂性不良心理,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社会支持。患者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效克服了恐惧心理,了解如何能正确面对自身疾病[6]。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影响,更加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通过社会支持,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心理支持,更加乐观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和治疗。干预前,对照组心理焦虑情况为(71.21±3.23)分,观察组为(71.19±3.19)分;干预后,对照组心理焦虑情况为(70.98±3.21)分,观察组为(50.32±2.98)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心理焦虑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综上所述,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降低其心理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刘双,贾晓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277—277

    [2]李淑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5):429—430

    [3]陈虹,袁爱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8,20(3):85—85

    [4]蒋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228—229

    [5]黄秀丽,洪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蛇志,2009,21(1):69—70

    [6]邵文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6):141—142, 百拇医药(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