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分裂症
编号:13734812
睡眠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健康之路》 20134
     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睡眠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干预1周后、出院前的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睡眠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睡眠干预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07-02

    睡眠是一种循环复杂、规律、可逆和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是促进个体生理功能旺盛和疾病康复的必要条件。睡眠障碍在住院患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兴奋、幻觉、抑郁、妄想等精神症状,加之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合并有睡眠障碍。睡眠不足可导致患者的情绪更加暴躁、易怒,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睡眠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的标准;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受教育年限≥5年,无意识障碍;④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有部分或完整的自知力,生活能自理,BPRs<25分。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心肝肾有重大疾病的患者;③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④合并酒精及药物依赖;⑤有脑部肿瘤的患者;⑥对语言文字理解和沟通困难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3~65岁,平均42.8±5.9岁,病程1~8年,中位病程4.9年。首次住院39例,2次及以上31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精神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睡眠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改善床单位用品的软硬度,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夜间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并安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操作,且动作要轻,同时还要走路轻、话轻、关门轻,避免惊醒患者。兴奋吵闹患者应安置于隔离室,并给予安眠处理,以免影响他人睡眠[2]。②对症护理:患者的精神症状是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药物治疗控制精神症状。对于睡眠间断、早醒的患者,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3]。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患者是否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躯体不适而影响睡眠,给予及时的处理。对失眠严重的患者溃疡给予抗失眠药物。③支持鼓励: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情、关心患者。向患者说明失眠的影响因素及对身体的危害。指导患者用心理调节法来克服失眠,对于思念亲人者以安慰,放宽家庭探视,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感情交流,帮助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促进睡眠[3]。对恢复期患者,使用相应的言语启发、鼓励,帮助正确认识疾病和处理生活事件,适应社交活动。④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协助患者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逐步调节生物节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就寝,形成条件反射。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主要在白天和傍晚进行,促进睡眠。

    1.3观察指标。①睡眠质量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共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七项,每项0~3分评分,满分0~21分,PSQI>7分为睡眠障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干预前PSQI评分分别为10.78±4.45、10.89±4.27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出院前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8.67±3.21、7.02±2.61,对照组分别为9.87±3.54、8.53±2.86,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50/50),对照组为86.0%(43/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睡眠障碍比较常见长期持续的睡眠障碍会加重患者的大脑功能紊乱,不仅影响了疾病的康复,甚至导致各种意外的情况发生。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有研究显示,精神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是精神分裂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2]。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的护理干预对策有: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支持鼓励、对症护理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供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轻各种噪音对睡眠的影响,改善患者的行为认知,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不良情绪的方式。结果显示,经过睡眠干预,观察组干预1周后、出院前的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睡眠干预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睡眠干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常合并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睡眠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景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70

    [2]范相萍,刘津辰.精神病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甘肃中医,2008,21(11):63

    [3]励灵玉.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5-6, http://www.100md.com(李银珍 李俊)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