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6
编号:13729449
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前炎细胞因子变化与辨证论治、肺阴虚关系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朱宇珍 张明霞 邱振刚 李国保 柯学 刘智 郑学宝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细胞血清前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并了解其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9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区组随机与对照、单盲等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分为“依证选用中药与2HRZE/4HR化疗”组(试验组)和“2HRZE/4HR化疗”组(对照组),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2个月末观察血清前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变化情况。

    结果:抗结核治疗后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前炎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降低,以试验组为主。

    结论:辨证论治结合化疗能降低血清前炎细胞因子水平,为按辨证论治原则制定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辨证论治 初治肺结核 血清前炎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02-02

    白介素作为介导肺结核后炎性反应发生前炎性细胞因子之一,能诱导粘附因子和招募激活更多的炎性细胞,对机体造成更大的免疫损伤,是众多的生物学效应中一种起中心作用的细胞因子。据报道关于肺结核的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1、IL-6[1]。肺结核治疗原则讲究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但现有西医结核药只能作用于长期和代谢旺盛的细菌,对代谢低落的静止菌很少或没有作用,需依赖机体免疫机制加以消除[2]。中医学十分强调人体正气的作用,善于以扶正固本中医药提高人体免疫力,故在肺结核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所用滋阴润肺、健脾益气之品,既能提机体免疫力,又可间接增强抗结核作用。本研究通过跟踪观察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2个月末血清前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变化情况,探讨两方案对抗结核机制的调节作用及改善肺结核阴虚状态的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