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6
编号:13729354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何秋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从我医院中选取216例在医院登记的新生儿,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这些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采血工作。对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采血后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达97.1%,而对照组的采血一次成功率仅80.5%,两者相比较,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在疼痛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结论:由实验分析可知,利用外周动脉采血方式为新生儿采血不仅安全性高,可靠性强且成功率也较常规采血高,另外婴儿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等也优于常规采血。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外周动脉采血 实验分析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03-02

    优质的护理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因为新生儿是护理工作中的特殊群体,在为新生儿进行护理工作时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在为新生儿进行血标本采集时通常就会出现出血速度慢、易凝血、需多次穿刺抽取等难题。这是因为新生儿自身静脉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的原因。若不能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不仅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更会引起护患纠纷,但是基于新生儿护理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又成为了一个难题。通常,临床上都采用股静脉采血法为新生婴儿采血,但是部分学者指出,这种采血方法不仅采血操作难度大,且还会给婴儿带来多种并发症,为此近年来,临床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采血方法——外周动脉采血法[1]。本论文即是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本研究选取我医院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间所收治的216例新生儿,在获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有婴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有58例男性婴儿,48例女性婴儿,所有婴儿年龄均在13天到23天之间。胎龄在35周到40周之间。婴儿出生体重在2450g—3050g之间。所有患婴儿中,有56例婴儿患有肺炎,22例婴儿患有缺氧性脑病,20例婴儿患有败血症,10例婴儿患其他疾病;实验组中有52例男性婴儿,56例女性婴儿,所有婴儿年龄均在13天到21天之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