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6
编号:13729410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罗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在中医治疗方案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医院收治的224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有112例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采用在口服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性的西医治疗法。

    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远远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患者。

    结论:对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其治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患者的有效康复率也非常高,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缺血性 中风 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52-01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从中医理学中可以得知,这种病症是脑部所造成的。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半身不遂等,老年人一旦患上这种病症就会出现易复发的特点,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残疾和死亡情况的发生,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病症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在医院与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24例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男124例,女100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所有的患者在经过CT检查以及中医脉相检查后确定为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症状,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半身不遂,肢体软弱无力,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等。

    1.2 方法。中医治疗组:中医治疗对其采取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通络[1]。首先中医治疗组的所有患者都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这种汤药主要是由中药配合而成的,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各12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