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6
编号:13729442
2012年义乌市中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吴敏 魏洪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333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3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39.3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和口服给药为主,构成比分别为84.08%和9.91%;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构成比为35.44%;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构成比为28.05%。

    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0-02

    从2004年3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院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一支包括一线药师、医师、护士及医院质控等相关人员组成的ADR监测队伍,对我院ADR进行监测。通过实时ADR进行监测,可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分布及消长规律和长期动态趋势,从而为制订、改进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及减少医患纠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损害,笔者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333例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各科室上报的有效ADR报表333份(均已生成电子报表上报给国家ADR监测中心),通过Excel软件对上报患者情况,其中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主要临床表现等分门别类进行评价,最后汇总,结果报告如下。

    2 结果

    2.1 ADR报告情况。我院2012年共上报有效ADR报表333份,主要由临床各科室、药剂科和输液室上报。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