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8
编号:13722936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周义恒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72例,均经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其抢救效果。

    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成功脱机,且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以及PaCO2均较机械通气之前显著改善(P<0.05),而PH值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具有重要意义,配合科学合理的插管及机械通气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危重症 机械通气 抢救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3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16-01

    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措施,抢救成功率与通气时机以及方式等均具有直接性的关系[1]。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应用机械通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在10-72岁之间,平均为(62.5±15.3)岁。其中,16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5例为COPDⅡ型呼吸衰竭,11例为重症肺炎,3例为重型颅脑外伤,7例为有机农药中毒,4例为脑血管意外,3例为Ⅰ型呼吸衰竭,2例为呼吸心跳骤停,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泵功能衰竭,中毒乙醇中毒、CO中毒合并缺氧性脑病、肺纤维化、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酸症中毒、多发性损伤合并MODS各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紫绀、呼吸困难等,均伴有原发病症状。

    1.2 方法。患者均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输液、祛除诱因、吸氧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处理无效后,予以机械通气治疗。首先予以鼻导管以及面罩吸氧,观察30min,待患者的PaO2在50mmHg以下,SaCh在80%以下时即可实施机械通气。其中,48例经口气管插管,11例经鼻气管插管,13例无创性通气。处理模式为SIMV+PSV模式、SIMV+PSV+PEEP模式以及PSV+CPAP模式。通气潮气量设置为7ml/kg,设置呼吸频率在15-17次/min左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