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4
编号:13692560
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背曲训练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4
     摘要:我科通过对20例踝关节背曲不充分或不能的患者进行早期训练,从良肢位的摆放,改进的桥式运动,反射区的刺激,被动活动踝关节部位,到主动踝关节背曲的诱发等综合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 踝关节 背曲训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49-01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它是最复杂、最完善的运动之一,恢复步行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主要内容。踝关节是人体步行姿势及稳定性的一个微调枢纽,踝关节的稳定及肌群间的协调控制可影响偏瘫患者下肢的平衡、运动能力及步行能力。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步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偏瘫患者的踝关节背曲训练又是偏瘫患者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而踝关节背曲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步态。我科通过对20例踝关节背曲不充分或不能的患者进行早期训练,从良肢位的摆放,改进的桥式运动,反射区的刺激,被动活动踝关节部位,到主动踝关节背曲的诱发等综合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中,对踝关节背曲障碍的20 例。其中15例踝关节背曲不充分,5例踝关节背曲不能,在康复训练中,观注了踝关节背曲的综合训练。

    1.2 训练方法。

    1.2.1 良肢位的摆放:病人头枕于枕头上,脸处于正中位,躯干平展,在患侧的臀部至大腿下方垫放一个长软枕,目的在于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髋关节长期外旋或向外固定后易导致在以后的步行中形成外旋步态。

    1.2.2 姿势刺激:患者在髋关节内旋、内收,膝关节屈曲时可以诱发出踝关节背曲,在胫前肌抗阻,髋关节用力屈曲时可以诱发出踝关节背曲,患腿在健腿外侧曲髋抗阻时可以诱发踝关节背曲。

    1.2.3 桥式运动的改良应用:桥式运动是康复训练中最常用的一项运动,其目的主要是训练患者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下肢痉挛,提高患者床上生活自理能力[1]。改进的桥式运动对偏瘫患者的下肢踝背曲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初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尽量加大,逐渐减小膝关节屈曲角度,以臀大肌、股二头肌绷紧为标准,足跟用力,或给予适当的借助运动5~10次,完全主动运动5次即可,每次三组,诱发完成踝背曲。

    1.2.4 踝背曲训练坚持始终:没有主动运动时应给予被动运动15~20次,同时不断地给患者刺激,尽早诱发患者的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后要不断强化患者的踝关节背曲,踝背曲充分才能减少异常步态。

    1.2.5 控制点:在跟骨外侧加压,可使患者内侧踝背曲。在跟骨内侧加压可刺激外侧足背曲,可以利用2个控制点诱发患者的踝关节背曲[2]。诱发同时让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1.2.6 肢具的早期应用:临时绷带支持足踝(偏瘫侧)[3]:用绷带将足牢固的拉成外翻,行走时,足踝受到保护并能够容易地向前摆动。矫形器与踝足矫形鞋防止足内翻并帮助背屈。用了支具,足能容易地向前摆动而无内翻,足可以跖屈以便开始摆动期。

    2 结果

    20例有踝关节背屈问题的偏瘫患者,踝关节背曲充分的达到75%,(踝背屈角度达20°以上,踝背屈有力),不充分的(踝关节背屈角度0~20°,踝背曲无力)25%。

    3 体会

    我们科室收治的是急性期患者,康复治疗主要是早期康复,所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就进行康复训练,从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到主动运动能力的诱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踝背曲的问题是康复治疗师最棘手的问题,通过我们观察和实践,踝关节背曲的问题应该在早期得到应有的重视。髋上举画圈步态是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运动模式,其主要原因是踝关节背曲不充分,另一个原因是股四头肌肌张力高,股二头肌肌张力低。下肢肌力不协调直接影响患者的步态,桥式运动是简单易行的训练方式,其角度的不同,受力点不同,在膝关节屈曲>90°时,桥式运动受力点在股二头肌和足跟上,此模式不但训练了踝背曲,还训练了腿部肌力的协调,所以此方式的踝关节背曲训练很有意义。行走时,足的主动背屈不够,坐、站或行走时足有内翻的危险,早期想尝试学习正确地上下楼梯,可以使用一段时间踝足矫形或者临时用绷带帮助其不用矫形器练习行走。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踝关节背屈不充分的患者步态的观察,其步频、步长和步速都比踝关节背屈功能充分的患者慢,而单腿和双腿支撑时间都明显延长。

    通过踝关节屈伸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肌肉的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及肌腱、韧带挛缩变形,关节僵硬,引起足下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残存功能,使其由小到大发挥最大潜能,使患侧肢体功能得到提高,恢复了步行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88

    [2] 王培华,蔚占禄,康复6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5

    [3] Patricia M.Davies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华夏出版社,2007:232-234, http://www.100md.com(沈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