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
编号:13680716
颈椎管狭窄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6
     摘要:颈椎管狭窄是多种颈椎疾病的促发因素,诊断颈椎管狭窄依赖于对临床症状的判断及影像学测量的结果。随着对颈椎管测量方法研究的进展,多种测量手段均发展到对颈椎管各种径线、面积、容积进行测量,以早期诊断,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本文对多种颈椎管狭窄测量方法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颈椎 椎管狭窄 测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51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41-01

    颈椎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公认颈椎管狭窄与颈椎病的发病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基础因素之一是颈椎管狭窄,CS也是颈脊髓急性损伤的重要诱发原因。早期、准确的诊断颈椎管狭窄依赖于对临床症状的判断及影像学测量的结果,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测量方法,本文就颈椎管狭窄的测量方法综述如下。

    1 X线测量

    1.1 颈椎管绝对值测量。颈椎管狭窄被认为是颈椎管矢状径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2]。目前国际上通用方法是Boijsen法:在标准侧位X线片上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棘突结合前缘最近点连线代表椎管中矢径,椎管矢状径C3-7的范围为12mm-22mm[3]。Kessler研究认为,颈椎管矢状直径小于14mm诊断颈椎管狭窄[4],刘世杰[5]等研究表明当颈椎管矢状径小于12mm时,可确定为颈椎管狭窄。但单纯测量颈椎管矢状径受到X线摄片不同焦距、患者性别、体型等因素差异影响,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6]。

    1.2 颈椎管比值的测量。针对直接测量颈椎管绝对值的上述不足,Torg等人1986年提出测量颈椎管矢状径与其相应椎体的中矢径之比率的方法[7],即颈椎管比值。该法可消除放大系数的影响和个体差异,故又称“同身法”。国内学者一般认为,颈椎管比值大于0.75者为正常,三节以上小于0.75者则为椎管狭窄[8]。

    1.3 有效颈椎管率的测量。对于颈椎管率与椎管矢状径的相关性有学者持怀疑态度,Prasad认为椎管比值与颈椎管的容积之间不存在相关性[9]。Blackley认为颈椎管的实际大小与颈椎管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任何比值方法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出颈椎管容积[10]。Torg认为虽然在敏感性方面颈椎管率有优势,然而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方面并不比其它方法高。

    针对上述问题,李杰等[11]提出了“有效颈椎管率”的概念,颈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骨质增生退变最明显部位与同一椎体椎板棘突最近点的连线标志为退变颈椎管中矢径,该中矢径与同节段椎体中矢径之比即有效颈椎管比值,该学者认为有效椎管比值能更全面的地体现颈椎骨性结构的退变、增生情况,反映了颈段脊髓在骨性椎管内的真实占有空间。建议当有效颈椎管比值≤0.6则应该考虑诊断颈椎管狭窄。

    2 CT测量

    2.1 颈椎管比值的测量。随着CT的普及,有学者提出测定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率,CT和X线片同样有效[12]。解品亮[13]研究表明CT的优势在于可以克服X线平片的成像放大效应,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存在差别,这样便可以准确计算出Torg—Pavlov比,以诊断颈椎管狭窄。

    2.2 有效颈椎管比值的测量。鉴于有效颈椎管比值的临床价值,蒋振松[14]等采用在CT影像资料上测量有效颈椎管率:排除后突的椎间盘及增生、退变等病理性骨性占位后的椎管中矢径/椎体矢状径。该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测量相比,利用CT扫描资料能尽可能的排除椎间盘、骨赘等在椎管内的占位,测得的有效颈椎管比值也更加准确。

    2.3 颈椎管横轴位面积测量。鉴于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关节突关节增生退变和黄韧带增厚钙化、后纵韧带骨化等引起椎管狭窄的因素多出现在椎管中线附近以外的区域,所以,当颈椎管容积减少时,往往不伴有椎管中矢径的变小。Ullrich[15]以及Kornberg[16]等利用CT测量了腰椎管的骨性面积,测量椎管有效腔隙:椎间盘或椎体后缘前方界,黄韧带前缘为后方界,以椎弓根内侧为两侧界。按照该方法测量的结果在腰椎管狭窄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的径线测量方法。笔者认为于颈椎管面积的测量可借鉴应用该测量方法,界定颈椎管狭窄的颈椎管面积下限还需专项研究确定。

    3 MRI测量

    3.1 颈椎管纤维管径的测量。MRI资料可以清楚的显示椎管内外软非骨性结构及硬膜囊的形态,能够准确的显示纤维性椎管狭窄[17]。吕成昱[18]等在MRI影像资料上测量颈椎管狭窄患者的骨性椎管中矢径及纤维性椎管中径,结果表明纤维性椎管的中矢径在各个颈椎水平都显著小于该水平的骨性椎管中矢径,纤维性椎管狭窄是造成颈椎管狭窄、颈髓压迫的直接和重要原因。

    3.2 有效椎管面积测量。人类脊髓的横切面积为不规则的几何形态,同时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夏景君[19]等提出通过MRI对颈脊髓与颈椎管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比值来测量颈椎管狭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指椎管横截面积去除突出之软组织横截面积之后,实质容纳脊髓的有效面积。结果指出颈脊髓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比值超过临界值0.332±0.056应视为高发人群,比值超过0.603±0.0572应及时手术。该比值直接反应了颈髓压迫的程度,体现了椎管有效间隙的代偿能力,这与Prasad[20]等关于利用MRI对颈脊髓和脑脊液柱横轴面面积测量,并和对应水平的颈椎管率作对比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3.3 颈椎管容积和脊髓体积测量。多种因素影响对硬膜囊矢径与颈椎管的形态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运动状态下的颈椎间盘和黄韧带在的形态变化,其中又以黄韧带对椎管及硬膜囊矢径和形态造成的影响为甚[21]。在一定程度上硬膜囊的矢径体现了“纤维椎管”的矢径[22]。钱军[23]等利用MRI测量屈、伸、中立三种体位颈椎管容积和脊髓体积的实际值。该研究结果显示颈椎管容积的改变主要发生在C3-7水平,在三种体位下颈脊髓的体积基本相同,约10.69±0.56cm3大小。, 百拇医药(羊刚毅 王清)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