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编号:13664897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9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18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方式进行输血,观察组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方法进行输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输血过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比输血前高,且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比输血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的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总有效率和观察组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输血反应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采用联合血液置换的输血方式治疗相对于洗涤红细胞而言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不同输血方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联合血液置换
, 百拇医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2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21-02

    因为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从而导致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产生,致使红细胞的破坏加速而引发的贫血,我们称之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这种症状容易造成患者头晕乏力等症状,引发患者心悸气短,使患者全身虚弱,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对该症进行积极的治疗[2]。本研究诣在分析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治疗的临床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特对我院于近两年收治的188例患有该症状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并对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这18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82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3岁,最低年龄为2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0.4)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该病的诊断依据。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方法。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方式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临床的主治医生需要对输注的红细胞特征有足够的把握,红细胞的输注阀值设定在60~65g/L,如果红细胞的低于60g/L,且临床上伴有一定程度的头晕乏力、发热黄疸、尿液呈深棕色,出现各类贫血症状,就需要为患者立即进行输血治疗。两组患者在每次的输血过程中,其输血量和数学次数基本上相同,而且联合泼尼松治疗方案也存在相同之处。在具体操作当中,对照组患者进行176例次输血,输注量为365U;观察组进行116例次输血,输注量为204U。对两组进行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后1天内进行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1.3疗效判定。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胆红素等恢复到正常范围,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网织红细胞低于5%,血清胆红素在34μmol/L以下,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没有达到部分有效指标,但是其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或者控制,则说明治疗见效;如果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不能够达到部分有效,且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则说明治疗无效。[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见效)/总例数×100%]。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等采用X±S表示,并进行成组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X2进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过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比输血前高,且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比输血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的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总有效率和观察组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输血反应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最近几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症状的治疗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涉及到的免疫学问题非常的复杂,因此对其进行输血治疗和一般性的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为了研究不同方式的输血在该症状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从结构当中可以得出。两组患者输血过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比输血前高,且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比输血前低。说明这两种输血方法对于该病症都能够起到正面的治疗效果。输血后,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的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相对于三洗红细胞输血方法,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所起到的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可以得出,该方法可以对患者的各器官贫血状况进行减轻,等到药物发生作用以后,促使贫血状况减轻。此外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总有效率和观察组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就更加充分地说明了观察组效果显著的这一点。两组的输血反应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在为临床患者进行输血的时候可以不考虑首选三洗红细胞输血方法,因为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同样可以起到更佳优异的效果。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临床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输血,采用联合血液置换的输血方式治疗相对于洗涤红细胞而言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岚,薛俭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15(06):165

    [2]郑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6(09):3654, 百拇医药(张显娥)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