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2804759
城镇居民对拾荒者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扬州为例(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李玉来 温萌
第1页

    参见附件。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2.2 居民对“拾荒”概念的理解。在所有调查者中,对于“拾荒”概念的理解,认为“拾荒”是“收废品”的188人,占43.93%;认为是“捡破烂儿”的244人,占57.01%;认为“脏”的69人,占16.12%;认为“不文明”38人,占8.88%;认为“影响社会形象”45人,占10.51%;认为“拾荒”有其他含义46人,占10.75%。

    2.3 居民眼中“拾荒”给社会带来的效应。当问及拾荒的社会作用时,前三位的回答分别是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美化环境为67.76%、56.07%、43.93%。见表2。

    表2 居民眼中“拾荒者”给社会带来的效应

    2.4 居民对拾荒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在所有调查者中,认为拾荒者贫穷、拾荒者处于社会底层、应该享受特殊的医疗援助、拾荒者卫生条件差、拾荒有必要、关注过拾荒者、社会对于拾荒者有偏见甚至歧视的分别为94.39%、87.15%、85.98%、64.72%、62.85%、48.83%、48.13%。见表3。

    表3 居民对拾荒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3 讨论

    3.1 居民对“拾荒”的理解有待重新定位。调查显示,部分居民对“拾荒”的认识较为片面,还停留在传统的认为拾荒者仅仅是那些捡破烂为生的群体的认识中,且是脏、不文明、影响社会形象的代名词。而实际上,拾荒者也包括收废品以及小型废品回收站的从业人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