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88099
释疑医院街(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海燕 吕志新
第1页
第3页
第11页

    参见附件。

     ——医院建筑由多个建筑单体(模块)和一条交通主通道组成,医院各功能单元按照各自功能空间的特点分布在各建筑单体(模块)内部;

    ——各建筑单体一端附着在作为交通主动脉的主通道上,实现各建筑单体(模块)之间的功能和交通联系,并能够保持各自空间形式和发展变化的独立性;

    ——主通道与建筑单体内部的通道相连,形成分支状的交通结构。主通道在尺度上和空间形式上都要具有与其分支有明显区别的特征,且通过它能够在医院建筑随各单体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时保持医院结构的稳定性;

    ——主通道不仅仅是交通空间,而且是作为医院建筑的主要公共空间,能承载多样化活动的场所,为医院建筑创造开放性的空间氛围,甚至通过它将医院场地所在的社区或城市结合在一起。

    以上五位专家的观点,虽然对“医院街”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他们中对医院街的理解还是有相同之处的,例如:医院街应该将门诊、医技和病房联系起来;要与其他分支有明显区别。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来自设计师的不同的观点,即医院街不一定要将门诊、医技和病房都联系起来,在门诊医技楼、医技病房楼等建筑里也可以有相对独立的医院街。

    与设计师们相比,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街的认识和了解则有很大的差异了,有人只是听说过;有人认为医院街就是“很宽的走廊”;有人更以为医院街就是医院内部的街道或者马路,等等。

    医院街包含哪些元素?说法不一

    医院街由哪些元素构成,或者说,它包括哪些部分?

    “医院街至少应该包括入口、街道、分流的标识”

    刘玉龙认为,医院街至少应该包括入口、街道、分流的标识。这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除了这些,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商业服务设施、装饰等。

    “医院街的要素包括广场、街、巷”

    侯佳彤在其文章中对张家港医院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构成“医院街的要素包括广场、街、巷。”

    广场:即共享中庭空间,主要指建筑中局部空间通高几层或垂直贯穿全部建筑高度的空间,也称中庭,也就是建筑物内有顶的庭院。人们在共享中庭空间中,建筑的各个部分可以一目了然,还可以看到去往各处的交通路线,而且在其他空间中的人们只要看到中庭,也可以很容易辨析自己的方位。

    街:围绕共享中庭设计的医院街,例如门诊街、医技街、物流街。通过高效、便捷、宽敞、明亮的“医院街”联系各部空间,有效缩短患者就诊路线和流程,也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

    门诊街与各功能门诊单元通过候诊空间相连通,并通过门诊单元内部的医生通道和患者通道将各诊室等串联为一个整体。门诊街为医院门诊的枢纽交通,通过宽敞的水平交通空间、共享中庭的垂直交通枢纽及街两侧鲜明的医疗标识,将医患等人流引导到各个诊区。

    医技街将各类医疗技术诊断用房按不同用途布置在街道的一侧,通过宽敞明亮的候诊空间与街道连通。

    物流街是物流枢纽通道。可以设立“清洁街”和“污染街”,把中心消毒供应室、营养厨房、洗衣中心、制剂中心、太平间、动物房、动力设备房等医疗后勤保障用房布置在该“街道”旁,形成物流供应一条街,既便于交通组织又便于统一管理,实现了辅助用房空间资源共享。

    巷:医生通道、患者通道。各科室的内部道路则为巷的概念,并相应地加宽以作为二次候诊的空间。

    “医院街的构成要素包括界面、各种公共设施和标识系统”

    夏立群则认为:“医院街的构成要素包括界面、各种公共设施和标识系统。界面是主要界定元素,医院街空间的生成是由界面开始的,它也是空间边界的限定。公共设施也是医院街空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设置体现了空间的特色和人性化的关怀。标识系统如同城市街道上的路牌一样,是人们在医院街中识别环境、辨别方位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交通空间的每个转折点都应设有详细的标识,用于引导交通流线。”

    医院街的类型有哪些?形式多样

    由于人们对医院街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在谈到医院街的类型时,答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认为,医院街指的仅是“医疗主街”,并根据主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类;有人则将医院街视为“医院的街道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还有人甚至将医院街与“医院城”联系起来。

    “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

    刘玉龙从医院入口和医院街的位置关系的角度出发,将医院街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

    纵向型:医院街的走向和入口方向一致;

    横向型:医院街的走向和入口方向相互垂直。

    他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医院街的走向和门诊部入口的方向相互垂直。在设计中,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之间通过线性医疗街相联,空间内布置休息区以及层次丰富的一次候诊区。

    同时,将休息空间从挂号、收费等候大厅中分离出来,设计了通透的中庭空间,中庭玻璃采用高级灰的颜色,自然光线过滤后在中庭内产生微妙、动感、温馨的气氛,给患者以轻松活跃的感觉,减轻心理压力。中庭内有很舒适的咖啡座、花店、银行取款机、电话间等,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实用的休息空间。

    他再以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医院为例,其医院街的走向和入口方向一致。

    “多层式与通高式”

    夏立群总结了医院街的发展过程,他提到了医院街的两种形式:“多层式与通高式”。

    早期医院街主要的作用是医院的交通主通道,医院街的宽度以满足医院的交通疏散为准,其宽度约为6m,空间形式为多层的交通通道空间,公共的垂直交通设置在医院街一侧,楼层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视线交流。可分层组织医院的人流和物流,管线和物流传输系统也可以结合医院街顶部铺设。其空间氛围和普通的长廊没有多少区别。

    随着中庭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出现了“通高式”的医院街。它是指医院街在人流量大的门诊部和医技部甚至整个医院街做多层通高处理,顶部采用采光天棚实现自然采光通风。中庭上空局部通过天桥连接两侧的走道,底层设置各种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由于视线通畅,医院的空间导向性大大增强,人们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医院的科室分布,方便快捷地到达目标科室。有的医院还把楼梯和自动扶梯等交通设施设置在医院街中,使之成为医院的交通枢纽。“通高式”的医院街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医院街设计的通用形式。

    还有的设计师把医院街分为以下6种类型。

    “内向型”

    内向型医院街即医院中的商业街。国外许多医院中均采用这种类型的空间,创造出舒适的休闲氛围。但这种设计适用于门诊量小、以住院为主的综合医院。对我国动辄 3000~5000人∕日门诊量的医院则难以形成如此优雅的效果,患者不仅不能快速就诊,而且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外向型”

    2001年竣工的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中,采用了广州传统的骑楼式医院街,这是一例典型的外向型医院街。首先,该大楼首层沿街面全部架空并朝城市街道开放,沿中山二路和东川路展开,以轻松的灰空间融入城市街道的人行空间,所有医疗功能均经架空层的自动扶梯引向二层,首层看不到就医状况,只留医院院史展示区、宣教咨询区、预约中心、等候厅、电梯厅,以及便利店、医药保健品商店、鲜花店、配镜中心等特色商业功能。其最大的优点是把商业功能排斥在医疗空间以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