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3年第3期
编号:12066208
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间的转移(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3期
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间的转移

     摘要本实验研究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间的转移及其是否受知觉空间的影响。实验采用Posner的位置线索化实验范式和两种深度线索背景,测量分辨任务的反应时(RTs)。实验发现:线索有效时的反应时比线索无效时的反应时短,而且线索对上视野刺激的反应时的影响较大。知觉空间中的深度线索对于注意在上下视野中转移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转移存在不对称性,并且主要由物理空间决定。

    关键词知觉空间,视野,空间选择性注意,线索化实验范式。

    分类号B842.3

    1前言

    空间选择性注意是大脑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关于空间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1]。二十多年来,大量关于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应用了Posner(1980)的位置线索化实验范式[2]。在这种实验范式中,如果在靶子呈现之前先呈现一个正确指出靶子位置的线索(有效线索),那么探测或辨别靶子的反应时就会缩短,反应的准确性也会相应提高;如果线索指出的位置不是靶子要呈现的位置(无效线索),那么反应时就会增加,而且相对于有效线索和没有线索的条件,反应的正确率较低。
, 百拇医药
    以往关于空间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大多探讨注意在左右视野间转移的认知和神经机制[3],而对注意在上下视野中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在视觉环境中上、下视野中的刺激往往分别对应于离观察者较远和较近的物体,而左右视野中的物体却不总具有这种空间距离的差别,因此,研究注意在上下视野中转移对于理解三维空间中空间选择性注意的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首先是研究空间选择性注意对于呈现在上视野或下视野中的刺激的加工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其次,本实验进一步探讨知觉表征三维空间对注意转移是否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选择性注意可以在三维空间的不同深度上分布或转移[4~6]。但是,这些实验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所谓的三维空间是物理上的三维空间还是知觉表征中的三维空间。新近的一个实验使用线索化实验范式证明知觉空间中的深度线索和距离线索可以影响空间注意的转移[7]。研究者给两条等长的线段加入含有线条透视、结构级差等深度线索的背景,使观察者产生错觉,觉得两条线段长短不同。他们发现线段的知觉长度可以改变有效线索条件下与无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对于被知觉为较长的线段,这种反应时差异比被知觉为较短的线段更显著。这些结果表明,知觉表征中的空间距离可能会影响空间选择性注意的转移。
, 百拇医药
    本实验采用两种包含深度线索的背景图形,利用外周线索引起注意在上下视野间的转移,探讨知觉空间中的深度线索对于空间选择性注意转移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首先,当注意在上下视野靶子位置之间转移时,是否存在单侧视野的优势。其次,知觉空间中的深度线索对于注意在上下视野靶子位置之间转移是否有显著影响。

    2方法

    2.1被试

    12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男生5人,女生7人;年龄在21~28岁之间,平均年龄23.1岁;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后达到正常;实验后获得报酬。

    2.2仪器和材料

    实验采用Presentation软件控制实验程序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被试眼睛距计算机屏幕约45厘米,通过键盘进行反应。两种包含深度线索的背景(分别称为背景A和背景B)如图1-1和图1-2所示。背景色为黑色,灰色正方形视角为7.6°×7.6°,中央的白色十字注视点视角为0.4°×0.4°,四个白色的正方形视角为3.8°×3.8°。每个白色正方形的中心位于灰色正方形的四个角之一,重叠部分可能为灰色或白色,视角为1.9°×1.9°。靶子可能呈现的位置为左上方白色正方形的左上角、右上方白色正方形的右上角、左下方白色正方形的左下角或右下方白色正方形的右下角,距离注视点的水平和垂直距离视角均为5.2°;靶子是黑色的字母E或H,视角0.5°×0.5°,如图1-3所示。外周线索是与左上方白色正方形的左上角、右上方白色正方形的右上角、左下方白色正方形的左下角或右下方白色正方形的右下角边框重合的┌、┐、└或┘图形,视角为1.0°×1.0°,如图1-4所示。
, http://www.100md.com
    在背景A中,左上方白色正方形与灰色正方形的重叠部分为灰色,其它三个白色正方形与灰色正方形的重叠部分均为白色,令人产生深度知觉,即左上方的白色正方形比灰色正方形距离观察者更远一些,而其它三个白色正方形比灰色正方形距离观察者更近一些。在背景B中,右上方白色正方形与灰色正方形的重叠部分为灰色,其它三个白色正方形与灰色正方形的重叠部分均为白色,令人产生深度知觉,即右上方白色正方形比灰色正方形距离观察者更远一些,而其它三个白色正方形比灰色正方形距离观察者更近一些。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是2(背景A和背景B)×3(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中性线索各占60%、20%、20%)×2(线索与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即ISI,为100ms或300ms)×2(左视野和右视野)×2(上视野和下视野)多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因变量为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当外周线索出现在靶子位置时,称为有效线索条件;当外周线索出现在靶子的垂直对侧位置时,称为无效线索条件;当外周线索同时出现在靶子位置和靶子的垂直对侧位置时,称为中性线索条件。本实验中外周线索不会出现在靶子的水平对侧位置或对角线位置上。
, 百拇医药
    2.4实验程序

    被试的任务是辨别靶子是字母E或H,而不考虑字母出现的位置是左或右。每个被试参加10组实验,其中每两组实验采用同一种刺激背景,不同背景的实验组之间按拉丁方平衡。一组实验包括160次试验,在每一组实验中背景一直呈现并且不改变。两组实验之间被试休息5分钟。

    每次试验按如下程序进行:(1)500Hz纯音提示本次实验开始,(2)呈现注视点500ms,(3)呈现外周线索100ms,(4)呈现注视点100ms(短ISI实验)或300ms(长ISI实验),(5)呈现靶子200ms,(6)呈现注视点,时间为1500-2000ms中的一个随机值。要求被试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尽快作出按键反应。

    3结果

    实验完成后大于1000ms或小于200ms的反应时数据不进行统计。由于所有被试在实验中具有很高的正确率(平均值为95.8%),本实验主要分析被试在各种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得到结果如表1、表2所示。
, 百拇医药
    对表1和表2中的所有数据进行2(ISI)×2(背景A、B)×2(左、右视野)×3(线索化条件)×2(上、下视野)的方差分析,得到结果如表3。ISI的主效应显著,F(1,11)=67.77,p<0.001,短ISI(100ms)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大于长ISI(300ms)条件下的反应时。线索化的主效应显著,F(2,22)=25.19,p<0.001,有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中性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居中,无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最长。上下视野的主效应显著,F(1,11)=7.65,p<0.05,对上视野位置靶子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对下视野位置靶子的反应时。线索化条件和上下视野的交互作用显著,F(2,22)=9.35,p<0.01,表明线索化条件对于上下视野刺激的反应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上视野刺激,有效线索、中性线索和无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分别为418ms、441ms和502ms;对于下视野刺激,有效线索、中性线索和无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分别为422ms、467ms和496ms。通过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于上视野和下视野,线索化条件的主效应均显著;上视野:F(2,22)=21.44,p<0.001;下视野:F(2,22)=27.12,p<0.001。对于有效线索条件和无效线索条件,上下视野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上视野:F(1,11)=1.41,p=0.26;下视野:F(1,11)=1.41,p=0.26。对于中性线索条件,上下视野的主效应显著,F(1,11)=15.03,p<0.01。, http://www.100md.com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