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4年第1期
编号:12065892
个体创造性行为的动力来源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年第1期
     1.4强化观

    以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创造性行为的动力来源于外部的强化,强化物通过对基本需要的满足产生驱力[12]。与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不同的是,行为主义认为并不是创造性活动本身满足个体的需要,而是活动之后的结果满足个体的需要。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是因为他们具有需要创造的东西,他们仅仅是为了追求强化的结果,即获得奖励或者是回避惩罚而去进行创造性活动。

    实证研究发现外界的强化确实能够促进创造性行为:Runco在研究中使用Torrance的创造性思维测验,结果发现对发散性思维进行奖励可以促进个体反应的流畅性[12];Eisenberger及其同事在构词与图画任务中发现对发散性思维进行强化促进后续活动中的发散性思维[13];Amabile的研究发现当组织对创造性行为进行奖励时,工作团队将产生出更具创造性的成果;Freud也在其著作中提到金钱、自尊和性的奖励对于创造性的维持非常关键。

    更加极端的行为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们提出创造性行为可以通过“强化相倚”来塑造[13],认为每一个创造性行为都是简单行为的结合,当早先习得的行为在新的情境中表现时,遇到环境中的促进作用,就会产生新的顺序,导致更高水平的新颖性。他们认为创造性仅仅是用新的方式将早先学会的行为联系起来而已。

    1.5社会环境观

    社会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活动始于个体[2],个体的内在特质必然是这种行为的动力来源。但是创造性行为不可能在真空中展开,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外界的强化)对个体的创造性行为产生刺激与驱动的作用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