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5年第1期
编号:12065436
内隐记忆中的神经机制研究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1期
     Yang采用快速词命名实验,对11例内侧颞叶损伤患者的测验结果显示[28],内侧颞叶在一些形式的知觉启动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形式的知觉启动主要包括,当实验任务不要求被试在项目及其特性间形成联系或项目与特征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容易的知觉启动。

    国内学者采用脑成像技术(fMRI)对脑损伤患者进行精确的脑定位,用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其损伤部位内隐记忆的脑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王常生对一例单纯基底神经节损伤的患者进行的个案研究显示[29],基底神经节损伤的患者其知觉启动效应障碍而语义启动效应正常,提示基底神经节可能参与了知觉启动效应的调节,而与语义启动无关。杨炯炯对前额叶损伤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30],前额叶在知觉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知觉启动的神经机制研究已突破了几年以前的模式——知觉启动所依赖的脑区位于枕叶,并且和内侧颞叶—间脑系统、中介语义启动的额、颞、顶区相分离。目前的研究表明,知觉启动不仅依赖于枕叶,而且与额叶、颞叶、基底核均存在相关关系且存在半球效应。
, http://www.100md.com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功能性脑成像依其无损伤和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在脑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发挥作用,但该技术也存在不足。采用fMRI技术对启动效应的脑机制进行研究时,常用的实验程序是,给被试一个任务,在其操作过程中用fMRI观察其脑部一定部位的变化(活动增加或减弱)。问题是这种部位的变化既有与完成该任务的认知操作相关的神经网络,也包含了与完成该任务无关的神经网络。这给结果的解释带来不便。因此,Price认为,正常被试的脑成像研究,不能确定特定区域的脑功能[31]

    纵观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的研究者,也是造成诸多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一是被试的“纯净”问题,二是方法的“纯净”问题。三是实验材料的“纯净”问题。

    得益于无损伤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的应用,被试的脑定位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由于临床病例研究的特点,单纯脑区损伤的病例极其少见,目前的研究病例多以某一脑区损伤为主,同时伴有其他脑区的损伤,这为研究结果的分析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大脑代偿机制的存在,脑损伤的时间也是造成被试不纯净的原因,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无人考虑。因此,脑区损伤的局灶性和脑区损伤的时间性将是今后脑损伤研究中被试因素中需要控制的两个因素。
, 百拇医药
    许多实验研究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实验方法的改进,1991年,Jacoby提出的加工分离程序(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PDP),是对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的一次革新,它成功地使得意识性提取和无意识性提取在一个简单的记忆任务中分离,解决了任务分离测验中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之间存在的内隐与外显记忆的相互“污染”问题。1995年,Buchner等人针对加工分离程序中意识性提取和无意识性提取中反应偏向的作用,对加工分离程序加以修正,提出了扩展模型(extended model)。1997年,Gruppuso等人又对加工分离程序提出简化操作方案[32],采用一个测验同时完成包含作业和排除作业,大大简化了测验程序。

    尽管近30年来内隐记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脑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采用脑成像技术对损伤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借助于实验心理学完善的实验程序,对脑损伤患者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将是未来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Lashley K S. Brain mechanisms and intelligence: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injuries to the brai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9

    2 Scoville W B, Milner B. Loss of recent memory after bilateral hippocampal lesion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 1957, 20: 11~21

    3 Squire L R, Knowlton B, Muser G.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memor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3, 44: 453~495
, 百拇医药
    4 Warrington E K, Weiskrantz L. New method of testing long-term reten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mnesia patients. Nature(London), 1968, 217: 972~974

    5 Heindel W C, Salmon D P, Shults C W, 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evidence for multiple implicit memory systems: A comparison of Alzheimer′s, Huntington′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989, 9: 582~587

    6 Keane M M, Gabrieli J D, Fennema A C, et al. Evidence for a dissociation between perceptual and conceptual prim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991, 105: 326~342
, 百拇医药
    7 Keane M M, Gabrieli J D, Mapstone H C, et al. Double dissociation of memory capacities after bilateral occipital-lobe or medial temporal-lobe lesions. Brain, 1995, 118: 1129~1148

    8 Monti L A, Gabrieli J D, Reminger S L,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upon conceptual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Neurology, 1996, 10: 101~112

    9 Keane M M, Gabrieli J D, Noland J S, et al. Normal perceptual priming of orthographically illegal words in amnes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1995, 1: 425~433,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