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5年第1期
编号:12065445
语言与儿童心理理论关系的一种新观点(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1期
语言与儿童心理理论关系的一种新观点

     施测中,每一次的FIST测试均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三个项目(例如,一把小的黄色茶壶,一把大的黄色茶壶,还有一只大的黄色鞋子),如图1所示。这些项目在三个维度上变化(颜色,形状和尺寸),每种维度用三种可能的提示中的一种来表示(例如,对于颜色,提示有红,蓝,黄)。设计一套三个项目是为了让一对项目在一个相关维度的提示上彼此匹配(图1中,一把大的黄色茶壶与一只大的黄色鞋子在尺寸上是匹配的),同时让另外不同的一对项目在另外不同的相关维度提示上互相匹配(图1中,一把大的黄色茶壶与一把小的黄色茶壶在形状上匹配)。因此,一个中心项目(一把大的黄色茶壶)总是在一个维度上与一个项目匹配,同时,在另外一个维度上与第三个项目匹配。此外,第三个维度的提示是不相关的,它在三个项目中都不变,例如图1中,所有项目均为黄色。

    同时,每一次测试均要求儿童作出两次不同的选择:第一次要求他们选择在某方面相同的一对项目(选择1)。选择1的回答提供了一个儿童在不恒等项目中提炼出一种共同成分的能力指标。一旦儿童在选择1中回答正确,就要求他们在三个项目中选出其它方面相同的另一对项目(选择2)。选择2的回答也是对提取能力的测量。但选择1的成绩不是测量的指标,选择2的回答才是作为儿童在维度间灵活转换能力的指标。为了完成两次选择,儿童必须能够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征中心项目:在图1的例子中分别根据尺寸和形状进行表征。
, 百拇医药
    用FIST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的FIST版本稍有不同)[9],3岁儿童在选择1中的成绩不如4岁和5岁儿童,这表明让他们选择一对在共同维度上匹配的不恒等项目就有困难。同时,4岁与5岁儿童在选择1中的成绩同样好,但4岁儿童在选择2中遇到的困难明显大于5岁儿童,这表明他们在维度间的灵活转换中有明确的困难(例如有认知灵活性的困难)。

    Jacques等人进一步做了两个实验来考察语言是否在认知灵活性的发展中起作用[10]。首先在实验一中引入语言标签来弄清它是否能够改变儿童的灵活倾向。实验测试了108名41个月、53个月和65个月大的儿童。测试在三种条件下进行:在无语言标签条件下,仅仅给儿童出示任务的标准版本;在有语言标签条件下,要求儿童对每次选出的项目进行语言标签。即在选择1中除了要求儿童选择在某方面相同的两张卡片外,还进一步问“为什么把这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语言标签)。在选择2中也进一步问上述问题;在无关语言标签条件下,要求他们对无关维度(即在那次测试中不变的维度,例如图1中提到的颜色)给出标签,这里进一步问的问题是“这两张卡片的颜色是什么?”。无关语言标签条件是重要的,它为语言标签的可能的不明确效应提供了一种控制条件。实验者关注的是选择1的语言标签对选择2的成绩的影响,即认知灵活性。
, 百拇医药
    该实验的结果不但证实了最初研究[9]发现的结果,还发现4岁组儿童选择2的成绩受是否要求他们对选择1的有关维度给出语言标签的影响。同时,3岁和5岁儿童的选择2的成绩看起来好像不受语言标签的影响。这表明语言标签的影响可能存在于过渡期儿童。

    此后他们又做了实验二来确定选择1中提供的语言标签是否确实引起了选择2的进步。结果发现仅仅指代有关维度的语言标签(例如尺寸)是有作用的,而那些指代无关维度的语言标签(例如颜色)并无作用。

    3.3心理理论任务中引入语言标签的预期效应

    既然实验表明语言标签对认知灵活性有影响,而前文提到心理理论的大多数变异可能是由于认知灵活性的发展,那么可假设语言标签同样会对心理理论任务存在影响。不过标准的心理理论任务,例如,错误信念任务本质上并不是认知灵活性的理想量度标准,因为要完成这些任务,其它的几个认知过程(例如对心理状态的较好理解)也是需要的。尽管如此,两种任务中的语言标签效应显著相似,所以,在标准的心理理论任务中引入语言标签操作是可行的。例如,Wellman和Bartsch的意外地点任务[11]就特别适于这类语言标签操作。在该实验任务中,给儿童出示小道具并问,“简想找她的小猫,简的小猫在游戏室里,简认为她的小猫在厨房里。简将到哪儿去找她的小猫?小猫真正的位置在哪?”通过操作是否使用明确的语言标签去指一个或两个地点(游戏室和厨房),或者地点是否被指出并且是否仅被一些不明确的语言标签,例如“这儿”和“这儿”(“here” and “here”)指出,从而构建了故事的不同版本。根据语言标签对其它认知灵活性任务存在影响的实验证据[6,10],可预期4岁儿童在一个无语言标签版本中将经历相对的困难。首先,4岁儿童在两个地点都被给出不明确的语言标签“here”的任务版本中比起一个或两个地点用名称指出的任务版本中成绩可能更差。第二,3岁儿童的成绩在不同的版本中将不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成绩在各种版本中很可能具有地板效应。同样,5岁儿童的成绩在不同的版本中也不会有差异,这是因为推测他们可能会本能地用语言来译码信息。第三,正如在FIST实验中,在无明确语言标签版本任务中本能地命名一个或另一个地点的儿童将会做得比不对地点进行命名的儿童好。
, 百拇医药
    不过也有研究者[12]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特别强调心理理论任务中视觉显著、形象显著作用的解释。他们认为儿童基于主角的错误信念预期主角的行为有困难是因为主角的观点不如他们自己的观点明显,儿童难以抑制自己的优势观点。根据这种解释,对儿童自己的观点进行语言标签将会使儿童脱离自己的观点并根据主角的观点进行推理更难。相反,Zelazo等预期的是对于儿童来说在这种情形下去做更容易,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标签会导致儿童在如何表征信息方面发生一些质的变化。看来只有实验的出炉才能为这种分歧提供一些说法。

    4结语

    总之,对语言与心理理论能力关系的探讨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圆满的解释。虽然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5],但要能够解释二者的关系还需更深入的实验探讨。我们认同Jacques等人提出的观点,认为这种解释的部分困难的确在于对如何最好地去描述心理理论仍缺乏统一定论,而把心理理论能力重铸为对认知灵活性的测量不失为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同时,语言标签已经在实验上表明对认知灵活性存在影响,下一步我们需要的是验证语言标签对心理理论任务存在影响的假设。不过虽然如此,但我们可看到,FIST任务本质上是一个归纳任务,因此这其中还涉及儿童归纳能力强弱的问题。在我们新近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怎样结合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状况来探讨语言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也是我们进一步要做的工作。此外,语言也可能在好几个水平上并以好几种方式影响着心理理论的发展(例如,它可能分别影响心理状态理解和认知灵活性),因此,考察语言标签效应的作用仅仅是语言影响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未来还需更多的实验研究来确切地了解语言在这些过程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Astington J W. The future of theory of mind research: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al states, the role of language, and real-world consequences. Child Development, 2001, 72: 685~688,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