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7年第3期
编号:12064433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3期
     摘 要 情绪的产生通常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变化。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反应。该文综述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中的反应差异,归纳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存在的争论,并指出寻找敏感情绪指标、脑功能定位、情绪调节等三个方向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显著的推动情绪研究的进步。

    关键词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大脑反应,差异。

    分类号 B845

    1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划分

    在情绪类型的划分上,存在多种分类方式。传统的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可以通过几个维度进行区分,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效价—唤醒度”的划分方法:依据效价(valence)将情绪分类为正、负两极,位于正极的称积极情绪,通常带来愉悦感受,位于负极的称消极情绪,通常产生不愉悦感受;同时依据唤醒度(arousal)区分情绪的强弱,唤醒度越大,所产生的情绪就越强烈。
, http://www.100md.com
    情绪的这一分类方法在当前情绪研究中仍在广泛应用,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等先进实验手段的研究中也在使用。人们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使研究者没有对情绪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首先,在实验情景下,诱发积极或消极情绪比诱发具体某种情绪要简单得多。其次,诱发某种具体情绪时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被试很可能不能被恰当地诱发出研究者所希望的情绪。再次,从研究者的目的来说,并不一定非得诱发某种具体的情绪,因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有其特性,诱发出积极或消极情绪就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因此,在当前研究工作中效价—唤醒度划分情绪的方法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情绪的产生总是会伴随着相应的躯体反应以及心境的改变。那么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生理反应和情绪表达上存在哪些差别? 随着先进研究手段的应用,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生理特性进行比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Barrett等认为,一旦控制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反应与表达上将会具有很强的两极性[1]。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和比较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
, 百拇医药
    2从生物进化角度看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个体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意义,进化的适应性使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

    消极情绪,像愤怒、恐惧和厌恶等,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面对威胁时的适应行为:愤怒产生攻击行为,恐惧促使个体逃跑,厌恶产生驱逐行为等等。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个体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思维往往聚焦于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境,心态变得警惕而紧张,肢体血流加速,以备随时的“争斗或逃离”。可以说,这些功能都有利于我们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2]。

    而积极情绪却不能从这样的适应角度进行解释。Fredickson的“拓展—塑造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认为,从进化的角度说,积极情绪不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是为了解决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问题:积极情绪具有更长远利益上的适应意义[3]。它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系列的个人资源,比如身体资源(身体技能、健康)、社会资源(友谊、社会支持网络)、智力资源(知识,执行控制)和心理资源(张力,创造性和乐观)等。积极情绪具有拓展我们的注意、认知和行为,开阔知觉、思维在脑中反应倾向的功能: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思维开阔、心态积极而放松,更容易发现事件的积极意义[4]。它促使个体产生探求更为广范事物的想法和行动(玩、探索、统合),而这一切又反过来给个体带来积极的情绪反应[5]。
, http://www.100md.com
    3行为趋避系统

    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脑中的生理基础,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行为趋近系统(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BAS),负责组织脑中与趋近奖励和逃离、回避惩罚的反应,负责对环境诱惑的刺激做出响应。第二是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负责对令人厌烦的惩罚和刺激做出响应,或者促使个体对奖赏刺激做出延迟反应[6]。

    Depue等认为BAS是一个在进化中具有驱动个体行为,能够产生趋近意义的搜寻行为和获得奖励为目的的情绪系统[7]。神经科学家用EEG,PET,fMRI等研究手段,探索了个体在充满诱惑和令人厌烦过程中的行为的神经—解剖学的基础。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的不对称性与趋近和回避系统的特定形式相关:左侧PFC区域与积极情绪和趋近行为相关,右侧PFC区域与消极情绪和退缩行为相关[8]。另外,Sutton和Davidson应用EEG对额叶前部激活程度进行测量时发现:具有更明显左侧额叶前部激活的个体相对那些表现出更强烈右侧额叶前部激活的个体,在BAS上的得分要相对高于在BIS上的得分[8]。但是,也有神经科学家证明情绪活动涉及中脑(midbrain)的许多部位,而不仅仅是前额区域,并且这些部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9]。并且,前额叶功能不对称性是不完全的:BAS和BIS都能各自驱动趋近和回避行为,也就是说,各自具有产生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部分潜能[10]。
, 百拇医药
    4脑半球差异

    在情绪的脑半球问题上,目前仍存在着很多的争论。其中重要的就是效价假说(valence-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人类大脑左半球支配积极情感而右半球支配消极情感,也就是倾向于认为左半球处理积极情绪,右半球处理消极情绪。

    这一学说得到了大量的研究支持。Ahern采用EEG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对比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的额区具有单侧化效应,积极情绪在左半球有更高的激活[11]。Davidson和Ekman的实验结合了神经科学的方法和面部表情分析的方法,实验者有目的地拍摄了Duchenne症患者对两个“高兴”电影片断和两个 “厌恶”电影片断时的表情反应,同时用EEG记录脑生理电反应。结果表明Duchenne 患者表现出的高兴反应与大脑左侧激活相联系,厌恶与大脑右侧激活相关。Davidson认为EEG显示的Alpha波段(8~12赫兹)的不对称性标示着个性特质,具有左侧半球激活的个体通常使用更积极的方式,而那些右半球激活升高的个体倾向于用消极的反应方式[12]。Davidson另有研究发现,具有更多左侧前额叶激活的个体相对于那些右侧激活更多的人,可以更迅速地从消极情绪或者沮丧情绪中恢复正常[13]。Ashby提出,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区域、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而多巴胺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9]。

    很多学者对大脑左右半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Silverman和Weingartner认为两个半球的差异来源于他们信息加工的方式:右半球分析感官信息的早期成分,负责防御性行为,通常暗示着负性情绪。左半球分析随后的成分,特别是探索、趋近和人际交流内容,通常暗示着正性情绪[14]。Borod认为,负性情绪与生存相关,消极刺激通常需要个体对外界威胁的输入信息进行加工与合成,当然其中更多是在右脑进行。积极情绪更多与语言和交际行为相关,也就是左侧半球的任务[15]。, 百拇医药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