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9年第1期
编号:12058602
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及其理论解释的新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年第1期
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及其理论解释的新进展

     个或极少部分的语义。则当目标词呈现时,由于被预先激活的词义少,完成词义通达的时间并不会降低,因此不会出现启动效应。所以决定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出现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启动词能够激活目标词中的多少个语义。具体来讲,目标词中被启动词预先激活的词义数目与完全激活这个目标词应激活的总数目(被试所能掌握的词义总数)的比率越接近1:1,则越容易产生跨语言的启动。反之,比例越小,越不容易产生跨语言的启动。

    意义模型的几个前提假设是:(1)语言中大量的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多个相关语义,由于一些研究表明多义词的词义在语义表征系统是独立储存的,因此Finkbeiner等人认为多义词的各个词义在语义表征系统中是独立储存的。(2)L2的词汇虽然有多个词义,但人们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与L1的词汇比起来,对L2词义掌握得要少得多。第三,L1与L2对译词汇有各自独立的词形(form)表征和共同的语义概念表征。在概念表征中,L1与L2相同的语义表征在同一个位置,不同的语义独立表征在不同的位置,参见图1。在图1中每三个圆圈所占的空间表示一个语义在概念表征系统中的位置,黑色圆圈代表Ll、L2共有的一个语义,灰色和白色圆圈代表L1除共有语义外自己独有的那些语义。例如,日语(L1)的kuroi与英文(L2)的black为对译词,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词义一“黑色”。但black除“黑色”的意义外还有其他多种不同的词义,但作为L2的词汇,人们能掌握的只有其中少数几个。而Kuroi除“黑色”外,也有多个意义,但作为L1的词汇,人们掌握了大多数的意义。
, 百拇医药
    那么意义模型如何解释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呢?他们认为,范畴判断任务,在目标词呈现以前先呈现一个范畴词。这个范畴词起到了类似上下文的提示作用,从而帮助被试提取仅与此范畴相关的语义信息,并抑制了其他与范畴无关的信息。因此,被试完成范畴判断任务时,无论加工启动刺激还是目标刺激,都可自动提取与范畴相关的那一个语义信息。例如,判断black或kuroi是否属于颜色,被试只需加工“黑色”这一个语义即可。无论是kuroi作为目标刺激还是black作为目标刺激,完成-加工所需要激活的语义数量都只有一个,即“黑色”。这一个词义已预先被先前呈现的范畴词激活,也就是说目标词已被激活的语义数目与需要激活的语义数目比率为1:1,并且这个比率不随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语言类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L1-L2和L2-L1方向都出现了启动效应。

    而当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时,没有范畴判断任务中的分类线索可以利用,因此要激活一个目标词,必须激活它的所有语义。但由于人们对L1与L2词义数目掌握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语言类型的词汇作为目标刺激时,被试的加工出现差异。如图1所示,对于kuroi(L1)与black(L2)这对对译词,人们能掌握kuroi的8种语义,而只能掌握black的少数语义,例如,只能掌握black的一种语义,即那个共同语义“黑色”。因此当kuroi作为启动刺激时,这8种语义均被预先激活,其中包括那个共享语义。此时black作为目标刺激,已被启动刺激激活的语义数目和完全激活这个词所需的词义数目比率为1:1,因此被试对black的反应时间缩短,出现了启动效应。反之,当用black来启动kuroi时,预先被激活的词义数目为1,即那个共享语义。而激活kuroi需要的语义数目为8,此时的比率变成1:8。也即是说,在L2启动L1的情况下,L1的词义只有极少数被启动词激活,所以没有出现L2-L1方向的启动效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词汇判断任务中,L1-L2方向出现启动效应而L2-L1方向不出现启动效应。
, http://www.100md.com
    意义模型从目标词中已激活词义数目与完全激活该词需要的词义数目的比率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任务特异性。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理论,Finkbeiner等人又进行了实验。按照意义模型的理论观点,若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现象与词义激活数目的比率有关,那么即使在同一种语言内,用多义词和少义词(意义较少词语)做实验材料,也应表现出类似于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

    他们选用英语母语被试,用英语中意义数目多的词汇模拟L1,用意义数目少的词汇模拟L2,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多义词启动少义词条件下,有显著的启动效应,而少义词启动多义词条件下,没有启动效应。实验结果与双语掩蔽启动实验的结果类似,词汇判断任务中出现了明显的启动不对称性现象。但让被试进行范畴判断的任务,无论多义词启动少义词还是少义词启动多义词,都出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所以,他们应用语言内多义词和少义词的启动实验,进一步支持了意义模型的观点。

    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尽管意义模型目前对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但是该领域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意义模型虽然得到了语言内启动实验的支持,但能否得到跨语言启动实验的支持还有待考查。

    按照意义模型的假设,目标词中被启动词预先激活的词义数目与完全激活这个目标词应激活的总数目的比率直接决定了跨语言启动现象出现是否。按照这种观点,操纵两种语言中对译词词义的数目将影响跨语言启动的效应。例如,当启动刺激为单义词,且目标刺激也为单义词时,无论L1-L2或L2-L1的方向都应出现启动效应,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实验证据。

    另外,按照意义模型的理论假设,范畴判断任务不存在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现象是因为范畴判断任务本身提供了加工线索,使被试只加工与这个范畴相关的那一个词义。但Hino等人一项研究中,要求日语母语被试完成第一语言内范畴判断任务,并比较他们在歧义词和多义词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别。这里歧义词是指有多个不相关意义的词语,多义词是指有多个相关意义的词语。结果显示,被试出现了明显的歧义词加工劣势效应和多义词加工优势效应。如果说范畴判断任务本身能起到类似上下文的提示作用,那么即使是加工有多个不相关意义的歧义词时,被试也应该受到提示的影响只加工与范畴相关的那一个语义,不应该出现歧义词加工劣势效应。因此,范畴词能否起到意义模型认为的类似上下文的提示作用还有待更多的实验考证。
, 百拇医药
    其次,为避免意识成分的参与,大量实验均采用掩蔽的启动范式,用前、后掩蔽来阻止被试对启动刺激的有意识加工,从而保证被试对启动刺激的加工是一种自动激活扩散的过程。在这样的实验范式下,研究者们发现了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若实验改用非掩蔽性的范式,L2-L1方向上词汇判断任务中能否出现启动效应?若出现启动效应,则说明掩蔽本身可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它的掩蔽作用使得被试在L2-L1方向上完成词汇判断任务时,L2词义未能激活扩散,所以不能产生启动效应。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采用无掩蔽的启动范式时,L2-L1方向上词汇判断任务中出现了启动效应。因此掩蔽对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按照意义模型的观点,完成词汇判断任务需要语义因素的参与,而且需要对目标词的全部语义进行加工,但是词汇判断任务是否一定需要语义因素的参与还存在争论。在其他不需要或者较少需要语义参与的任务中是否仍会出现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