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73479
不同评价情境中高中生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第1期
     2.3实验设计

    采用2(自尊水平:高自尊、低自尊)×3(评价情境:自我评价情境、中性情境和社会评价情境)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自陈式自我妨碍和行为式自我妨碍。

    3.实验结果

    以评价情境和自尊水平为自变量,两类自我妨碍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不同组别被试的两类自我妨碍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3.1行为式自我妨碍方差分析结果

    在行为式自我妨碍上,评价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2,112)=8.858,p<0.001;自尊的主效应显著,F(1,112)=12.678,p=0.01;评价情境和自尊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F(2,112)=3.296,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和中性评价、社会评价和中性评价各组之间均值差异显著。

    3.2自陈式自我妨碍方差分析结果

    在自陈式自我妨碍量上,评价情境的主效应不显著,F(2,112)=0.876,p>0.05;自尊的主效应不显著,F(1,112)=1.428,p>0.05;评价情境和自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12)=0.123,p>0.05。

    4.讨论与分析

    4.1自尊和评价情境对行为式自我妨碍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的评价情境以唤起两类自我妨碍,以揭示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采用练习次数作为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研究发现自尊对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作用,低自尊的高中生更倾向于通过考前减少练习的方式来影响自己在测试中的表现,以此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低自尊的学生,以往的成功经验较少,在未来的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小,为了避免失败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出现自我妨碍行为以保护已经倍受打击的自尊。这一结论可以用折扣原理(韩婷婷,赵俊峰,2010)来解释,即产生的某一结果,可能的原因越多,那么把这一结果归因于任何一个特殊原因的可能性就越小。低自尊的学生失败,就倾向于作出折扣归因,即使成功了,也只有很少的增强归因。增强归因是指当克服了阻碍力量取得成功后,对观察到的原因的归因可能性就会提高(韩婷婷,赵俊峰,2010)。这也就解释了只有部分高自尊的学生才会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来提升自己。

    评价情境对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作用。在社会评价情境下,高中学生更倾向于出现行为式自我妨碍,而在自我评价情境下,高中学生的行为式自我妨碍较少。这与Koldizt和Aikin的研究一致,即被试在公共场合比在私人的场合中更容易自我妨碍(Thomas。Kolditz,Arkin&Robert,1982)。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越来越看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采用了自我妨碍行为之后,取得成功,便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活动失败,便可以此为借口,来隐蔽自己的能力缺陷,这样就很好的提升或维护了自尊。这一结论支持了自我妨碍的印象整饰理论而不是自我价值理论。印象整饰理论(李晓东,袁东华,2004)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也就是说,个体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的关心超过了对自己实际表现的关心。而自我价值理论(李晓东,袁东华,2004)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

    自尊与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显著。在自我评价情境中,与高自尊的学生相比,低自尊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策略。在社会评价情境中,高自尊的学生和低自尊的学生均会采取行为式自我妨碍策略。也就是说,在自我评价的情境中,低自尊的高中生担心失败影响自我评价,自我价值的典型代表是能力(袁东华,李晓东,2008),活动失败学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为了自我保护就会采取行为式自我妨碍策略。而对于高自尊的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并不会过多的担心某一次的失败就会影响到自我认识,所以较少的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策略。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十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认识事物还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无论是高自尊的学生还是低自尊的学生都会担心因某一次的活动表现差就影响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进而采取行为式自我妨碍策略来保护自尊。

    4.2自尊和评价情境对自陈式自我妨碍的影响

    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自尊的主效应不显著。无论是高自尊的高中生还是低自尊的高中生都倾向于采用陈述性自我妨碍。在本研究中,高自尊组在自陈式自我妨碍问卷上的平均分为32.86,而低自尊组平均得分为35.48,低自尊组略高于高自尊组,但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高中学生普遍采用自陈式自我妨碍来保护自尊。青少年进入高中阶段,人格发展不完善,也不够稳定,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业任务大幅加重(刘先华,程俊卫,2007),并且即将面临高考,这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在强大的压力之下,适当的倾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虽然有时会略显夸张,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自己所面对的压力。成功了,显示出了自己的高能力;失败了,也不失面子,可以很好的自我保护。

    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评价情境的主效应也不显著。自我评价情境中,被试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的平均得分是36.16;在中性情境中,被试的平均得分是34.12;在社会评价情境中,被试的平均得分是32.45。被试在自我评价情境中采用的自陈式自我妨碍略多于在社会评价情境中,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自我评价还是社会评价情境中,高中学生都倾向于采用自陈式自我妨碍。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高中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又充满矛盾和困惑,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比较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周慧娟,2002),同样也十分看重自我价值感。也就是说,高中生努力避免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同时也减少来自自己的负面评价。

    与行为式自我妨碍相比,自陈式自我妨碍在各个水平上都不显著,在通常情况下,自陈式自我妨碍减少个体成功的机会较小,而且活动成功后,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形象,活动失败又可以得到别人的同情。虽然,相对于行为式自我妨碍而言,自陈式自我妨碍的自我保护的效果较弱些,但由于其对活动结果影响不大,所以广泛被人们应用,尤其对于高中生,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这一策略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压力。

    5.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低自尊的高中生更倾向于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策略。(2)处于社会评价情境中的高中生更倾向于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3)高自尊的高中生在自我评价情境中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最少。(4)自尊和评价情境对自陈式自我妨碍没有显著影响。 (张丽华 邱芳 郭琪)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