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562556
大学生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感恩品质的中介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3期
     感恩心理特质理论(McCullough,Kiloatriek,Emmons,& Larson,2001;MeCullough,Kimeldo正&Cohen,2008)认为感恩是一种心理品质、一种人格倾向,具有该品质者能识别他人提供的帮助和自身所得的恩惠(感恩认知),并且能带着感激的心情做出一系列反应(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蒲清平等学者(蒲清平,徐爽,2011:杨小青。2011:周元明,2007,2008)研究皆认为感恩包括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实践层次。申正付等(申正付,杨秀木,赵东诚,韩布新,2011)调研420名大学生,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感恩品质包括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三个部分。学者们一致认为感恩品质是一种亲社会人格特质,具有道德激发、道德强化和道德计量功能,有感恩倾向者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McCullough,et al.,2001;潘雷琼,黄甫全,2014;周玲玲,任磊,张航,贺金波,2013)。

    综上所述,人格特质、志愿动机都可预测志愿行为。既往研究主要关注志愿动机与志愿行为的关系或是人格特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如过程理论、整合模型都提到了志愿动机与志愿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人格特质对志愿行为的影响,但关于大学生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和志愿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分析大学生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和志愿行为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某高校团委登记在册的大学本科志愿者260人校团委和学生会通过通讯平台向各志愿者协会召集被试,集体施测:按照统一的指导语、强调匿名和保密,当场发放并收回问卷260份。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3.08%:男生115人,女生127人;城市生109人,乡村生133人:独生77人,非独生165人;年龄(20.82+1.16)岁。

    2.2 测量工具

    2.2.1 志愿功能动机问卷

    选用Clary(1998)编制、香港中文大学Ben(2011)修订的志愿动机问卷(Volunteer FunctionMotivation Inventory,VFMI)。该问卷是目前学者公认较为权威的测量志愿动机的工具,包含价值观表达功能动机、社会交往功能动机、学习理解功能动机、职业发展功能动机、自我保护功能动机和自我发展功能动机六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各有5道题目。被试按照每一个条目符合自己参加志愿活动的程度打分,“1”为“完全不同意”,至“7”为“完全同意”。计算每个维度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志愿动机越强烈。本次研究总问卷及六个分问卷的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930、0.732(价值观表达动机)、0.768(学习理解动机)、0.900(社会交往动机)、0.759(职业生涯发展动机)、0.768(自我保护动机)和0.789(自我增强动机)。

    2.2.2 感恩品质量表

    选用申正付等(2011)编制的感恩品质量表(Gratitude Ouality Scale)。该量表包括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三个分量表,计分方法为Likit5点计分法,按照符合程度,“1”为“完全不同意”,至“5”为“完全同意”。本研究依据温忠麟等的方法,分别计算三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均分。总量表及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分别为0.952、0.899(感恩认知)、0.870(感恩情感)和0.913(感恩行为)。

    2.2.3 志愿行为问卷

    选用Carlo(2005)年编制的志愿行为问卷(Volunteering Questionnaire)。该问卷包含4个题目:你过去参加过志愿活动吗?你目前是否正在参加志愿活动?在未来一年内,你有参加志愿活动的打算吗?在未来一年内,你应邀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可能性有多大?得分范围在0-7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倾向于发生志愿行为。本次研究问卷的Cronbach a为0.925。

    2.3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使用LISREL8.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在未旋转的情况下,Harman单因子检验(Harman's One-factor Test)得到特征根值>1的因子是17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是23.9%,小于40%的上限值,故本研究无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 结果

    3.1 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和志愿行为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志愿功能动机问卷六个维度的得分分别是:学习理解动机(5.26)、价值观表达动机(5.24)、自我增强动机(5.02)、职业生涯动机(4.80)、自我保护动机(4.30)和社会交往动机(4.12):感恩品质三个分量表得分分别是感恩认知(4.05)、感恩情感(3.94)、感恩行为(3.73)。志愿功能动机的六个维度和总分均分、感恩品质的三个维度和总分均分、志愿行为得分的均值、标准差和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所有变量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说明志愿功能动机各维度分及总分越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行为倾向越明显,越有可能在将来继续参加志愿活动:大学生感恩品质越高,参与志愿活动的行为倾向也越明显。

    3.2 感恩品质中介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关系

    根据温忠麟等(2014a,2014b)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在以上相关分析均显著的基础上,检验中介效应。首先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检验感恩品质(M)是否在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Y)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引入中介变量感恩品质后,志愿功能动机对志愿行为的效应值仍然显著,回归方程系数显著,因此说明感恩品质在其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为进一步探讨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和志愿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打包方法分别以志愿功能动机为自变量、感恩品质为中介变量、志愿行为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模型的拟合效果,见图1。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x2=96,22,df=38,x2/df=2.532,NFI=0.98,CFI=0.98,IFI=0.98,RMSEA=0.07,均较理想。志愿功能动机影响志愿行为的总效应值=0.362+0.534×0.286:0.514,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29.713%。 (杨秀木 高恒 齐玉龙 申正付 韩布新 周静)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