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967318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编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4期
     摘要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评定的基础上,从重塑的对象与方式出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编制了初始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的正式问卷包含五个维度:任务重塑、角色重塑、关系重塑、技能重塑和认知重塑。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以及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该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工作重塑,中小学教师。问卷,信度,效度。

    分类号 C.4A3

    1 引言

    工作重塑(jo6 crafting)强调个体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张春雨。韦嘉,陈谢平。张进辅,2012)。所谓工作重塑,Wrzesniewski和Dut-ton(2001)将其界定为“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个体针对工作中的任务或关系边界所做出的物理或认知上的调整与改变”。他们认为,工作重塑是员工个人层面的活动,其首要目的就是增进员工个人的福祉。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促进教师的个人福祉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教育大计和学生发展。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朱慕菊,2002)。许多研究者从个体因素(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2006;申继亮,李永鑫,张娜,2009;刘毅,吴宇驹,邢强,2009:孙配贞,郑雪,许庆平,余祖伟,2011;罗茜,李洪玉,何一粟,2012;姚计海,管海娟,2013)和工作因素(潘孝富,秦启文,2006;田宝,李灵,2006;毕帼英,张姝碉,许燕。2008;王黎华,徐长江。2008:陈志雄。2010)的视角关注和研究了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但缺乏对二者的整合。而“工作重塑”概念的提出,向世人展现出一条促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新途径——发挥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自助”的角度促进教师的福祉和健康。国内学者也曾指出,工作重塑是获得意义性工作和个人成长的新途径(赵小云,郭成。2014)。因此,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结构和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工作重塑的结构划分,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基于最初的概念界定,将工作重塑划分为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Wrzesniewski&Dutton,2001)。具体而言,任务重塑(task crafting)是指改变工作任务的数量、范围和类型,包括增加或减少任务量、改变任务的性质、改变时间和精力在多个任务上的分配等;关系重塑(relational crafting)是指改变工作中与他人互动的质量和数量;认知重塑(cognitivecrafting)则是指改变对工作的看法或感知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工作重塑开展了研究,例如Lvons(2008)采用0分类法将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塑分为个人技能发展、任务功能、增进关系、战术选择和维持关系:郑防(2009)将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塑分为任务重塑、认知重塑和环境重塑;Berg等人将工作重塑分为任务强调、工作扩充和角色再造(Berg,Grant,&Johnson,2010);后来,Berg等人还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工作设计理论,归纳出具体的员工工作重塑的三种方式和九项技术:(1)改变任务:增加任务、强调任务和重设任务;(2)改变关系:建立关系、重构关系和适应关系;(3)改变认知:扩展认知、聚焦认知和认知关联(Berg,Dutton,&Wrzes-niewski,2013)。分析发现,上述分类方式均未独立出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的范畴,且在重塑方式上多属于扩充型的工作重塑,如“增进”、“扩充”、“强调”等。此外,还发现了工作重塑中针对“个人技能发展”的新内容。

    第二,Tims等人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Jo6Demands-Resources model)将工作重塑划分为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增加社会性工作资源、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和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Tims,Bakker,&Derks,2012)。他们认为工作重塑是员工自发地_对所面临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进行改变。以保持或促进他们个人(或工作)目标的完成。基于这一认识,他们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尽管它同时包含了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但它的出发点是工作特征,缺少认知重塑的内容,因此,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工作重塑的结构划分尽管视角不同,但主要是基于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来进行的。从重塑对象出发,工作重塑主要针对组成工作的三大主体,即“事”、“人”、“己”,因此可分为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个体自身的重塑。其中,任务重塑和关系重塑遵循了最初概念的界定,而个体自身的重塑可能同时包括认知或技能方面的改变。然而,目前关于个体自身重塑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从重塑方式出发,可以是扩充型的,比如增加任务量、增进关系等;也可以是缩减型的,比如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等。考虑到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重塑的特点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在特定的职业群体中探索工作重塑的结构特点。

    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研究教师的工作重塑极为必要,而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也为研究教师的工作重塑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拟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出发,结合一线教师的访谈资料,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适用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问卷,为随后的教师工作重塑研究以及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2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构建

    2.1 访谈和问卷结构的确定

    基于工作重塑的概念界定,从重塑的对象和方式两方面切入,在文献分析和参照相关问卷的基础上制定访谈提纲。选取河北、北京和天津的中小学教师共23名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包括小学教师7名(男1,女6);初中教师8名(男2,女6);高中教师8名(男1,女7)。对访谈对象的选择兼顾到了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以及教师的不同教龄。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1)新课改之后,您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2)如果现实情况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您是否会做出主动性的调整和改变?(3)您通常会采取哪些主动性的调整措施?您具体是如何做的,请详细举例说明。其中,问题(3)是核心问题;如果需要,可适当追问。 (齐亚静 伍新春)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