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316338
有意遗忘与自我参照:基于储存—提取模型的新方法(6)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1期
     5.3储存-提取模型在记忆和遗忘研究中的展望

    信息的儲存和提取过程一直是记忆研究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研究中无法对研究对象的这一过程给出明确的量化的解释。储存提取模型通过被试对词对的记忆借助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观察到6种行为事件(E1-E6),然后用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得出储存参数a和提取参数l。这样就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条件下被试对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的差异以及单个被试对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同样,遗忘作为记忆的一个侧面也可运用该模型进行量化研究。

    5.4内隐自我参照条件下有意遗忘心理机制的研究展望

    有意的自我参照加工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在多数社会情境中,自我与外界刺激的联接往往是自动发生的(Perugini&Leone,2009)。例如:一些见义勇为的人见到有人落水时,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并不会去想“我能救溺水者”或者“因为我会游泳所以我去救人”,而是无意识地觉得自己不能见死不救的这种内隐的自我加工方式来指导行为。同样,他人参照加工也经常是自动发生的。例如:我们在做自己的事时,无意间看到朋友将钥匙放在抽屉,一段时间后朋友可能忘记把钥匙放在哪了,但是向我们询问时我们可能会记得:“你把钥匙放在抽屉里了”。不过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在意也不会刻意地去想“他把钥匙放在抽屉里,他有可能会忘,我要帮他记住。”

    正是由于自我与外界刺激的联结常常是自动发生的,而附带自我加工是这种自动联结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采用可以诱发附带自我加工的任务来实现自我参照更具有生态学效度。附带自我加工(Incidental self-processing)是一种内隐的自我,是不知不觉、无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倾向。Turk,CunninghalTl和Maerae(2008)用面孔和姓名研究附带自我加工对记忆的影响,发现在附带自我、他人加工条件下,对与自我有关的材料的记忆要好于与他人有关的材料。Zhu等,(2013)用笔迹诱发附带自我加工,发现被试对自己的笔迹的反应时快于他人的笔迹,证明了笔迹可以诱发附带自我加工。所以,接下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使用笔迹来考察内隐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有意遗忘效应。

    以附带自我加工实现的内隐自我参照效应被认为更具有生态学效度(Perugini&Leone,2009),而且先前的研究都是外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参照条件对有意遗忘影响,而内隐的自我参照是否对有意遗忘有影响,内隐的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对有意遗忘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影响的机制又是什么,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扫描被试的笔迹制作实验材料,同时在正式实验中只让被试记忆材料而不进行口头报告,再利用储存提-取模型探讨存在的心理机制。 (宋耀武 王润洲 刘昌昊 赵小军)
上一页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