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313549
不同性质的评价对特质焦虑者抑制功能影响的ERP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3期
     摘要特质焦虑者作为焦虑障碍易感性个体,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从而损害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但是不同情绪性评价刺激会如何调控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还不太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脑电P3b为抑制功能指标,要求高低特质焦虑组在三种不同评价下完成反向眼跳范式,考察不同性质的评价如何影响特质焦虑的抑制功能。行为结果发现,高焦虑组比低焦虑组错误率更高;积极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反应时慢于低焦虑组。ERP结果进一步发现,无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P3b波幅大于低焦虑组;低焦虑者在积极评价条件下的P3b波幅大于消极评价条件,但是高焦虑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积极评价会损害高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而消极评价则促进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

    关键词特质焦虑,抑制功能,评价,P3b。

    1引言

    焦虑是指由潜在的威胁性事物所诱发的紧张、不安、担心为主要特征的情绪反应,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带来不利影响(BadOW,2014)。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焦虑障碍在不同国家普遍存在,且具有较高患病率(vanBockstaele et al,2014;Demyttenaere et al,2004)。Johnson和Spielberger(1968)提出了“状态特质焦虑”理论,不同于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是指具有个体差异的相对稳定的焦虑倾向,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其后,众多研究者都依此对特质焦虑进行了广泛研究。

    特质焦虑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中央执行系统功能造成损害(Pessoa,2008,2009)。抑制功能是中央执行系统的重要方面,指通过注意控制来阻止与任务无关刺激或反应的干扰(Huang et al,2009)。Bishop(2009)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通过控制高低知觉负荷,探究焦虑如何影响抑制功能。结果发现,高特质焦虑者在不一致分心条件下,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出现更大的激活,而一致的条件下并没有发现。这说明焦虑会降低个体抑制分心刺激的能力。Ansari和Derakshan(2011)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s),通过反向眼跳范式测量高低特质焦虑组抑制线索开始时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表明,高焦虑者比低焦虑者有更长的反向眼跳时间,并诱发更低的额顶负成分,而这些负成分反映了额顶控制区的皮层抑制机制。之后,焦虑者的抑制功能受损机制一直是焦虑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

    在生活中,人们也会经常受到外界对自己的任务表现、人格、能力等的评价,有积极评价、消极评价和无评价,而这也会带给人们正性或负性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个体的表现(Celik Storme,&Myszkowski,2016;Dryman,Gardner,Weeks,&Heimberg,2016)。研究者一致地認为,焦虑者会对负性刺激信息出现注意偏向,尤其会对负性评价更加敏感,这会导致分配给任务加工的注意资源减少,从而降低焦虑者的任务表现(van Bockstaeleet al,2014)。但在正性刺激对认知加工影响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发现不一致的结果。Fredrickson(2001)认为正性刺激可以扩展个体的注意、记忆以及行动的范围,而且也有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可以促进认知加工,调节反应冲突或反应抑制任务的干扰作用(van der Stigchel,Imants,&Riddcrinkhof’2011)。但也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会干扰个体的认知控制,影响其任务表现(周雅,2013)。因此,正性评价作为一种正性刺激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特质焦虑者的认知加工过程,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P3b波幅出现于刺激后300-600 ms的时间窗口内,反映了任务驱动的自上而下的颞顶区注意和记忆机制,代表着对外界刺激认知功能加工过程的容量,可以作为反映大脑抑制功能的指标(Huang et al,2009)。已有研究认为,情绪性刺激要比中性刺激诱发更大的P300波幅(Segalowitz,Wintink,&Cudmore,2001;Huang&Luo,2006),且焦虑者的P300波幅更高,潜伏期更短,这可能与焦虑者的警觉状态有关(Rossignol,Philippot,Douilliez,Crommelinck,&Campanella,2005)。Judah,Grant,Mills和Lechner(2013)采用混合反向眼跳任务考察社会焦虑者的抑制功能。结果表明,高社会焦虑者要比低社会焦虑者的眼跳反应时更长,P3b波幅更低。但是特质焦虑是否会呈现相似的P3b变化,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因此,借助于ERP高时间分辨率优势,我们将ERP和眼跳范式相结合,探究不同评价类型下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基于以往的研究(Berggren&Derakshan,2013;Ansari&Derakshan,2011;Bishop,2009),我们假设高特质焦虑者比低特质焦虑者有更长的反向眼跳时间和更高的错误率,评价类型会对高特质焦虑者的反应时有较大影响,不同的评价类型下高特质焦虑者与低特质焦虑者的反向眼跳时间有显著差异。考虑到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比较敏感,我们假设在无评价条件下,高特质焦虑者比低特质焦虑者诱发更大的P3b波幅,而在积极和消极评价下,高低特质焦虑者P3b波幅无显著差异。

    2方法

    2.1被试

    采用Johnson和Spielberger编定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特质焦虑部分对某大学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按照参与者特质焦虑分数的分布,选取前、后各27%的人数划分为高特质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然后从高低特质焦虑组中分别随机选取20名参加ERP实验。所有参与者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长期服药历史,且无精神障碍表现。在实验中,由于伪迹过多而分段数较少,剔除高特质焦虑者2人,低特质焦虑者3人,最后有效被试35人。对两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高焦虑组分数要显著高于低特质焦虑组分数,表明分组可靠。具体结果见表1。 (梁丽美 李佳根 贾江晓 宋海秀 雷怡 李红 张文海)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