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8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313560
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3期
     摘要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x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的态度是谨慎的,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关键词自我一他人,解释水平,社会动机,创造力。

    1引言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创造力的概念可以分为四种:产品观、过程观、人格观和系统观。产品观是最常采纳的定义,即创造力是新颖且有效的产品或观点,新颖性与有效性是创造性的两大基本特征。新颖性的含义是独特的、不常见的;有效性的含义是适宜的、符合条件的(Sternberg&Lubart,1996,1999)。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解释水平(Trope,Liberman,&wakslak,2007)、文化环境(Harrington&Gelfand,2014;Uz,2015)和动机(Bechtoldt,DeDreu,Nijstad,&Choi,2010)等。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自我他人”作为社会距离的维度之一,近些年来不仅在决策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Wray&Stone,2005;徐惊蛰,谢晓非,2011),而且在创造力领域,研究者对于为他人和为自己创造时的表现差异问题也开始进行研究。大多研究发现为他人创造比为自己创造更具有创造力(Polman&Emich,2011;蒋美娥,2011;王欢,2014),也有少数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Zhba-nova&Rule,2014),因此“自我他人”创造性表现上的差异如何还需进一步探讨。

    “自我-他人”创造性表现上的差异,多数研究者从解释水平理论的社会距离角度做出了诠释。解释水平是指个体解释世界的方式,高解释水平是抽象的、简略的,反映了事物的核心特征;低解释水平是具体的、复杂的,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特征。研究者们发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需要抽象的、整体的思维模式。因此,高解释水平状态能够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Forster,Friedman,&Liberman,2004)。近年来大量研究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的维度一致地证明了心理距离越远,解释水平就越高(Trope et al,2007),越会促进抽象、整体的思维,有利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FOrster et al,2004;Jia,Hirt,&Karpen,2009;Liberman,Polack,Hameiri,&Blumfeld,2012)。社会距离也是心理距离的一种,个体会以自我为参照点,分为他人和自我两个维度。相对于为自己创造,为他人创造,属于远心理距离,解释水平更高,更加具有创造性(Polman&Emich,2011;蒋美娥,2011;王欢,2014)。例如,Polman和Emich(2011)的研究中让被试假想为他人的故事画画和为自己的故事画画,发现为他人画出的作品比为自己画出的作品更加具有创造性。

    有研究提示“自我-他人”创造表现上的差异也可以用社会价值理论来解释(Zhbanova&Rule,2014),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按照具体情境中社会认可的价值规范系统为他人做事(Beisswanger,Stone,Hupp,&Allgaier,2003;Hibbing&Alford,2005)。以社会规范的“松-紧”程度,西方多为“松”文化,认可的价值体系是偏冒险的,因此为他人创造比为自己创造时更具有创造性。在西方文化下,解释水平与社会价值理论均解释的是为他人创造表现更好这一结果,因此两种解释哪一个能更好地解释“自我一他人”创造的差异还不清楚。在东方文化下,多为“紧”文化(卢俊,陈浩,乐国安,2017),东方社会认可的价值系统是偏谨慎、保守的,因此为他人创造可能会更谨慎,不会比为自己创造更有创造性表现;但是东方文化下“自我一他人”差异如果用解释水平来解释,则为他人创造会好于为自己创造。因此,东方文化背景下可以进一步验证创造性表现上“自我一他人”之间的差异是解释水平还是不同文化情境下的社会价值不同所致。目前国内虽然有研究发现东方文化下,为他人创造好于为自己创造,支持解释水平理论(蒋美娥,2011;王欢,2014),但是研究采用多用途测验、顿悟等受文化因素影响较少的一般创造力任务,被试情境卷入程度不够,而且可能由于实验材料、操纵没有更好的体现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导致社会价值理论没有得到验证。因此需要改变实验材料、加强被试情境卷入程度进一步检验社会价值理论。其次,以往研究多数考察了“自我-他人”维度创造性总体表现上的差异,没有对创造力新颖性和有效性两个成分进行考察。虽然有研究证明解释水平的空间、时间维度的心理距离更多的与新颖性联系密切,而与有效性关系不大(F6rster,2009;Forster,Liberman,&Shapira,2009)。但是,社会距离维度“为他人和为自己创造”对创造性思维的新颖和有效性维度的影响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测量。

    有研究发现社会动机可以影响创造性思维水平。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De Dreu,Nijstad,Bechtoldt,&Baas,2011)认为当个体处于亲社会动机状态时会促进创造性思维,亲社会动机的作用是提高个体换位思考能力,增强观点整合能力,增强个体敏感度,更加容易觉察他人观点和需求,能够让个体摆脱自身视角的局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Hoever,van Knippenberg,vanGinkel,&Barkema,2012),和產生积极情绪(Carmeli,McKay,&Kaufinan,2014),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水平。这一理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也得到了支持,研究发现高亲社会动机者的创造性成绩显著高于低亲社会动机者(李阳,白新文,2015)。但是目前社会动机对创造性影响的研究中没有详细从创造性的新颖和有效两个维度探讨。 (张克 杜秀敏 董晓飞)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