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46104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芦 婷 李学文 王 雄 刘向东 赵太生 王 群 吴 萍 吕吉
第1页

    参见附件(2100KB,3页)。

    芦婷 李学文 王雄 刘向东 赵太生 王群 吴萍 吕吉元

    【摘要】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起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需要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房、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主动电极组),30例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房心耳部、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在术中、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曝光时间无明显差异。主动电极置入后5min后可达到理想阈值。两组起搏阈值、R波波幅置入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主动电极组置入时起搏阻抗、P波波幅较被动电极组低,但7d后,两组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人均在术后7d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术后7d、1个月时两组起搏阈值均升高,相反,阻抗降低。3个月时均恢复至置入时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起搏心电图比较,主动电极组的QRS、P波宽度均较被动电极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电极组有1例发生电极脱位,主动电极组均未发生电极脱位。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心脏起搏是可行的、安全的。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心脏起搏 心电图

    【分类号】R541

    经静脉右室心内膜起搏技术出现以来,翼状电极导线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主要是由于翼状电极导线易于固定,方便操作,价格低廉。右心房心耳部、右心室心尖部一直是翼状电极的常规固定部位。随着对生理性起搏认识的不断深入,右房心耳部、右室心尖部带来的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死
------
     摘要:目的 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起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需要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房、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主动电极组),30例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房心耳部、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在术中、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曝光时间无明显差异。主动电极置入后5 min后可达到理想阈值。两组起搏阈值、R波波幅置入时比较无明显差异。主动电极组置入时起搏阻抗、P波波幅较被动电极组低,但7 d后,两组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人均在术后7 d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术后7 d、1个月时两组起搏阈值均升高,相反,阻抗降低,3个月时均恢复至置入时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起搏心电图比较。主动电极组的QRS、P波宽度均较被动电极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0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