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67620
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541.4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608-02

    气滞血瘀证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临床病症,其病证实质仍属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与创新点。兹将当前对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血流动力学

    对气滞血瘀证患者面部、舌尖或甲襞血流图、脉图、心血管功能的观测表明,其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管袢顶部淤血的发生率较高,且管袢横径低、排列紊乱、迂曲畸形[1],血管张力和弹性下降[2-4],外周血管动脉顺应性减低[5];种种血液或血管异常导致外周阻力增大,血流缓慢,影响组织血流的灌流而致血瘀,且瘀血程度较重[6],验证气滞血瘀与微循环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个事物的不同描述[7]。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分析对比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8,9],气滞血瘀型以交感与迷走神经平衡失调为主[9]

    2血液流变学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明显低下,表现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则相反[10];且t-PA数值按照痰浊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顺序升高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