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38463
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部痉挛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王利春,刘海燕,王庆海,杨迎国
第1页

    参见附件(1954KB,3页)。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手痉挛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73例脑卒中并手部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单纯采用以Bobath手法为主,配合OT训练及上肢功能训练;针刺加康复组采用针灸针垂直刺入内关穴。得气后,提插捻转,捻针频率为60 /min,提插幅度为10 mm,每次操作30 min,每天2次,与康复训练配合。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修订的Ashworth 分级和FMA手功能评价。结果 Ashworth 分级,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经Ridit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sup】2【/sup】=29.08,P<0.05)。FMA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针刺加康复组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 针刺内关穴与康复训练结合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性程度,改善手功能。

    关键词:内关穴;针刺;手痉挛;中风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689-02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手部痉挛严重阻碍了手功能的恢复,是临床及康复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内关穴来缓解手部痉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康复门诊患者,共73 例。均符合 1995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sup】[1]【/sup】,排除有严重并发症、意识及智力障碍而不能配合康复治疗的患者。肌张力评定采用修订的Ashworth 量表【sup】[2]【/sup】,治疗前均在Ⅰ级以上(包括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康复组与针刺加康复组。康复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2.4±5.6)岁;

    1) 为河北省沧州市科技攻关基金项目(No.08ZD55)

    病程(4.24±0.89)周。针刺加康复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58.1±6.2)岁;病程(4.78±1.2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0.26 mm×40 mm针灸针垂直刺入内关穴,得气后,提插捻转手法,捻针频率为60 /min,上下提插幅度为10 mm,每次操作30 min,每天2次,治疗8周。康复训练方法:运用现代康复技术Bobath作业疗法抑制上肢痉挛、手指屈曲痉挛,配合OT训练及手功能训练。每天2次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治疗8周。针刺加康复组联用上述两种方法,康复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

    1.3 疗效评价 采用Ashworth量表分级评测治疗前后手部肌张力,该量表从休息时的姿势、对被动运动的反应和联合反应3个方面评定肌张力。采用改良的Fugl-Meyer(FMA)手功能评分评测治疗前后手功能,共7项,每项2分,最高为14分。积分<5分为严重运动障碍;6分~9 分为中度运动障碍;10分~13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法、Ridit法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手部痉挛评价比较(见表1) 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经Ridit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sup】2【/sup】=29.08,P<0.05)。提示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用康复训练能更好地缓解手部痉挛。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痉挛评价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F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FMA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内关穴沿本经上系于心包,联络于心系。手厥阴心包经通过内关穴络于手少阳三焦经,故内关穴可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主治表里两经的病证。《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原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焦之气导源于肾间动气,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脏腑气化功能。通过针刺内关穴,既可达到启闭醒神作用,又可补原气,调节气机,充分发挥针刺的双相调节作用,在中风早期和后遗症期均可应用。醒脑开窍针法把内关穴作为主穴来治疗中风病,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说明内关穴在治疗中风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sup】[3]【/sup】。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针刺后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旋前方肌;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和前臂正中静脉分布;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与其伴行的正中动脉经过,并有骨间神经和骨间动脉分布。针刺后可涉及的组织有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干、骨间神经及相伴随动脉。

    脑卒中后由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失调,使α和γ运动神经元相互作用失衡,造成γ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下运动神经元功能过度释放,出现肌肉痉挛或过度活跃【sup】[4]【/sup】。康复训练时通过牵张可以短暂缓解屈肌力量,缓解手部痉挛,但缓解时间短暂而且不彻底。虽然经长时间训练可以起到良好效果,但若能有方法立刻充分缓解手部痉挛将对手部康复训练起到很好的帮助。前期研究发现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较单一康复训练能更好地缓解手痉挛,提高手功能。尤其针刺后有即刻的缓解作用,为手部的康复训练提供良好的基础【sup】[5]【/sup】。内关穴缓解手痉挛的即刻效应可能归结为针刺内关穴,刺激了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使腱梭受到牵张而兴奋,并且影响了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干、骨间神经的传导,既阻断了脊髓神经γ运动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又通过后角对脊髓前角的α和γ运动神经元进行反馈抑制,从而缓解了手部痉挛。在规律的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后可以较好的缓解手部痉挛将会有助于上肢整体功能的恢复,增进患者的信心,减少神经功能的缺损。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