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35901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张静 徐新民 王未沫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100 mg~300 mg,1次/日,口服;异山梨酯(消心痛)10 mg,3次/日,口服;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2粒/次,3次/日,口服。疗程为2周,随诊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能更有效的控制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阿司匹林;麝香通心滴丸

    中图分类号:R541.4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917-02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加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成为其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于2010年2月—2010年8月应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内科学》[2]。62例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42岁~69岁(67.0岁±3.5岁),符合Braundwald提出的UAP分类标准[3],同时也符合WHO制定的UAP标准[3],所有患者开始治疗前的48 h内均有UAP发作史。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26例,女5例;对照组31例,男25例,女6例。两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心绞痛类型及心绞痛危险程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阿司匹林100 mg~300 mg,1次/日,口服;异山梨酯(消心痛)10 mg,3次/日,口服;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2粒/次,3次/日,口服;连续服用7周,随诊4周,治疗前后检查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心电图(ECG)和Holter。

    1.3 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记录心绞痛发生情况,对比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每日记录ECG一次,查即刻ECG。治疗前后查ECG变化,记录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最长时间、心肌缺血次数及发作频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不发作,运动耐量增加,ECG原有缺血而改变的ST-T段恢复正常或有明显改善;有效:心绞痛发作程度减轻,减少次数在2/3以上,ECG为ST段无压低,回升>0.05 mV或T波倒置变浅;无效: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及ECG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APTT、ECG和Holter各种参数有一定好转,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