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35846
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刘俊贤 杨惠萍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并尼麦角林组(观察组)与尼麦角林组(对照组),各40例。临床疗效按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优于尼麦角林。

    关键词:银杏叶;尼麦角林;血管性痴呆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1018-02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识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本研究探讨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VD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0年2月—2008年2月年门诊及住院的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并尼麦角林组(观察组)和尼麦角林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5岁~89岁(75.26岁±9.16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2.38年。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岁~89岁(76.18岁±9.34岁);病程6个月至7.8年,平均2.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所患基础疾病及各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美国国家神经病变和卒中研究所,国际科学研究各教育学会(MNDS/AIREN)的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Hachinski缺血量表大于7分;简单智能检查量表(MMSE)检查,MMSE评分为12分~27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21分~75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排除抑郁症。

    1.3 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AD);全身疾病所致的痴呆;精神障碍(如抑郁症);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消化溃疡活动期、活动性癫痫; 2周内服用其他改善痴呆药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尼麦角林10 mg,每日3次,连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8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2周。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或P<0.01),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x±s)分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VD是反复卒中后导致的智能损害综合征[2]。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为主,还有性格、记忆、情感障碍、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程呈阶梯式进行性发展。研究证实VD治疗主要取决于脑血管循环改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