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95737
复方芪参降脂饮对不同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贾爱明,胡文梅,张红,刘耘,刁凤声,姚娓,贺欣
第1页

    参见附件(1499KB,3页)。

     1.4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门诊及住院随诊的患者。最终共纳入观察258例,男135例,女123例;年龄58岁~84岁(63.9岁±10.3岁);合并糖尿病115例,高血压148例,冠心病38例,陈旧脑梗死29例。

    1.5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影响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或他汀类等降脂西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口服复方芪参降脂饮(黄芪、丹参、当归、半夏、白术、山楂、决明子、虎杖、黄连等组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研制),每日1剂,水煎200 mL,分2次口服,连服3周,间歇1周,4周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颈动脉超声检查 应用GE Vivid7 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10 L线阵宽频探头,调整探头频率7.5 MHz,二维法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起始(ICA)、颈外动脉(ECA)。测量IMT。记录斑块形态、大小、数目、部位和性质,计算斑块面积:分别测定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选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两侧颈动脉斑块面积之和为该患者斑块总面积。计算Crouse斑块积分,即计算各个斑块的长度,分别统计各个孤立的动脉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进行相加,而得出该动脉的斑块积分[4]。颈动脉超声检查由专人操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查。

    1.6.2 生化指标测定 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结束后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标本采集后4 ℃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测。试剂仪器: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奥林帕斯AU 1000。

    1.6.3 不良反应 是否有鼻出血、皮下淤血等出血倾向;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有无肝功能严重受损;有无肾功能不全;有无头痛、头晕、乏力等。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随访情况 3例(气虚证组2例,痰湿阻滞证组1例)因胃痛、恶心、消化道症状退出;1例(浊毒内蕴证组)患脑梗死退出,5例中途不愿坚持服中药退出(痰湿阻滞证组1例,气虚证、瘀阻脉络证组2例,浊毒内蕴证组1例,气虚证组1例)。共有249例患者完成治疗观察。

    2.2 易损斑块在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比较 在治疗前颈AS易损斑块占总体易损斑块的中医证型分布呈现出瘀阻脉络证(24.1%)、浊毒内蕴证(26.5%)明显多于其他证型(P<0.01)。

    2.3 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气虚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 详见表1。

    2.4 不同证型血脂及hs-CRP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组、气虚证治疗后TC、LDL-C、血清hs-CRP降低(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即使狭窄不太严重,产生颈动脉闭塞或有症状栓塞的危险性也较高。其中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而血中hs-CRP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其含量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标志物[10],所以从影响斑块易损性的抗炎因素寻求相应干预作用的中药与复方是一有效防治易损斑块的途径。

    中医药有多靶点干预特点,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等稳定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祛痰可以降低血脂, 消除血管炎性病变产生的基础;化瘀可以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 消除血管炎症产生的诱因;解毒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的炎性病变[11]。复方芪参降脂饮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本,选用黄芪、丹参、当归等,配合健脾化痰药物白术、半夏、山楂。结合浊毒致易损斑块炎症发生的密切相关性,加虎杖、黄连起清热活血、解毒功效,临床观察对稳定易损斑块可起到较确切疗效,与相关研究提示抑制炎症反应为活血、解毒类中药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之一相吻合[12]。本观察发现,复方芪参降脂饮可降低易损斑块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尤其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升机体自身免疫能力、内源性的抗炎物质而保持促炎和抗炎平衡及调脂多种作用实现的。确切机制还需在更多相关基础、临床实验中进一步观察验证。

    在本研究调查中发现,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在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多见。因此重视“毒、瘀致易损斑块”中医病机研究,应用清热解毒、活血、益气配伍的中药方案防治易损斑块的研究,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文高.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与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392-393.

    [2] 杨颖,霍勇.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方法的规范化——“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16(6):337-338.

    [3] Touboul PJ,Hennerici MG,Meairs S,et al.Mannheim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onsensus(2004-2006)[J].Cerebrovasc Dis,2006,23:75-80.

    [4] 龚兰生,许玉韵,张维忠,等.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第一次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23-331.

    [5] 张旭,江秀龙,陈兴泳,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7(2):75-77.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9-25.

    [7]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12.

    [8] 李宗信,黄小波,陈文强,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的函数判别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