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13166
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前后TCD、CT的动态变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董芳,郝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变化规律的价值。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后记录血压,并行TCD、颅脑CT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TCD异常率高于颅脑CT,在脑梗死后TCD检测可以对脑梗死疗效评价和病情分析。结论 TCD动态检测对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的预防以及脑梗死后病情分析和疗效评价等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CT

    中图分类号:R544.1 R743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1750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是它对血管损害的严重结果,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前三位致死疾病,及时了解高血压病对脑血管损害状况,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颅多普勒超声(TCD)是检测脑血管功能的简易方法,能客观反映脑血管动力学变化[1]。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职工体格检查中发现的高血压病及之后又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通过TCD、CT进行动态观察,并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分析,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后TCD动态变化规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6例,男56例,女20例;年龄45岁~76岁(64岁±1岁);病变位于基底节区42例,放射冠区15例,脑干4例,小脑4例,丘脑8例,多发性3 例。所有病例均为高血压病(血压≥140/90 mmHg)患者,排除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均为脑梗死首次发病,发病48 h内入院。所有患者在脑梗死前后记录血压,行TCD和颅脑CT(脑梗死前血压、TCD、CT通过查体获取)检查,并进行NIHSS评分。

    1.2 检测方法 使用深圳德力凯公司生产的EMS9TCD仪。安静状态下检测颈内动脉(ICA)颅内段、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观察频谱变化。

    CT机为GE Hispeed DX/I,扫描技术:扫描层厚、层距均为2 mm,时间1.5 s,矩阵为512×512。

    所有患者在脑梗死前1年内和脑梗死后48 h内和14 d内记录血压并行TCD、CT检查。

    临床表现按NIHSS评分标准,对意识(0~9分)、语言(0~6分)、水平凝视(0~4分)、面瘫(0~2分)、上肢肌力(0~6分)、下肢肌力(0~6分)、手肌力(0~6分)和步行能力(0~6分)等进行综合评定,正常0分,最差45分。>30分为差,16分~30分为较差,≤15分为较好。按病程演变分为完全性卒中、进展性卒中、缓慢进展性卒中、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四种类型。

    1.3 统计学处理 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分别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使用SPSS11.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包,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ANOVA多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两两比较,以及配对的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治疗进行秩和检验。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血压 76例脑梗死患者前1年内血压和脑梗死后48 h内血压异常情况详见表1。其中脑梗死后48 h内血压>220/120 mmHg 7例。

    2.3 TCD检测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梗死后TCD显示的狭窄动脉名称和条数分别为:MCA 47条,ACA 10条,ICA颅内段11条,VA 20条,BA 12条,PCA 5条。5例单侧脑动脉闭塞中有3例发生于ICA颅内段,2例发生于VA;有16例经DSA证实。脑梗死前后TCD总异常率及各责任血管异常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复查TCD发现,责任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者30例,原血流速度降低者分别有16例、14例、10例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原血流速度消失者有3例,在治疗中可探测到血流,3例无明显改变。治疗14 d NIHSS评分和梗死后48 h内的NIHS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76例脑梗死患者梗死前后TCD检测的情况详见表3。

    2.4 颅脑CT检测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76例脑梗死患者中,梗死前除2例报告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外,均未发现异常。在梗死后48 h内行颅脑CT异常者28例,正常者48例;在梗死后14 d均出现梗死灶。在梗死后48 h内28例异常者中,治疗14 d后其梗死灶大小和密度等改变,与梗死后48 h内和治疗14 d后两次的NIHSS评分因无统一标准或无法通过量化进行相关性研究。

    3 讨 论

    TCD作为无创脑血流检测手段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颅内各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准确地反映血流量的变化,并能间接的反映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和缺氧的反应性,现已成为临床应用非常广范的脑血流检测手段,因为所测平均血流速度(Vm)较少受心率、心肌收缩率、外周阻力和主动脉顺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判断脑血流情况价值较大[3]。

    高血压病的危害不在于高血压本身,而是由其导致的心、脑、肾等主要生命器官损害的严重并发症[4]。本研究对76例高血压患者的TCD检测结果表明,脑动脉异常率高达93.42%。说明高血压病中,脑动脉属易受累部位之一。此研究之所以梗死前TCD异常率较高,这与所集样本有关,因所集样本均为在一年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其动脉硬化程度已达到或接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晚期病理改变。在TCD检测中一般以MCA异常最常见,VA、BA、ICA、ACA次之,PCA发生率较少见,这一点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5]。可能与MCA为ICA的直接分支有关。

    虽然TCD检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无直接临床意义,但对于判断脑血管功能状态,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异常血管与脑梗死后的责任血管有明显相关性。如15例完全性卒中患者中,发生于ICA颅内段 1例,MCA主干10例,ACA主干4例,所以TCD可以早期为脑梗死的定位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脑梗死预防和治疗(如介入治疗等)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而在脑梗死前行CT 检查难以提前发现梗死灶,也难以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证据。另外,脑梗死患者TCD显示的血流异常程度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还可根据TCD表现的各种波谱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检测颅内压,以了解脑的有效灌注状况,这些对脑梗死的病情以及对脑梗死并发脑水肿的疗效观察等提供参考。

    近来,随着TCD技术的发展,便携式TCD已投入使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5kb)